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1的文章

館野弘六 :巴士、泡湯、住宿一條龍服務

作者:許佩賢                         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台北:古澤書店,1915),頁320。 【簡歷】 生卒年:1873(1872?)-1927 本籍:長野縣下伊那郡飯田町江戶町 臺北市內住址:臺北市北門街2-86                           臺北市京町 巴自動車商會:臺北市大和町3-2 家人:夫人館野小捨、女婿(養子)館野松十、岡村謙 館野弘六1873年(部分資料作1872年)出生,本籍為長野縣下伊那郡飯田町江戶町, [1] 1898年6月渡臺,起初在新竹經營旅館竹陽軒,1903年宣告破產而到臺北,在北門街開設料亭竹之家。其後,竹之家的經營逐漸上軌道,曾經擁有8名藝妓,為一時之冠。 [2] 1915年竹之家移轉到京町,1920(21?)年擴建原址,增設洋食部カフェートモエ(巴咖啡,大和町3-2)。 [3] 1919年時,他曾捐贈一座「青銅製登龍噴水器」給臺灣神社。 [4] 1920年,組織高砂少女歌劇團,自任團長,培養女優, [5] 展現他對不同業種的興趣。 館野在日治臺灣史上更重要的角色是他被認為是開發草山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於1919年設立巴自動車會社,巴巴士是其後連絡臺北及草山最重要的交通工具;1923年也在草山上建造了巴旅館,在草山各民營旅館中堪稱最豪華的旅館,為草山觀光重要的據點。 1919年館野弘六購買了一台附頂蓬的Overland(美國品牌)汽車作為自家用車,表現了他對汽車的關心,後來也用在送迎客人。雖然客人很滿意,但卻受到同業抗議。因此他將自家用車正式登記為營業用車,另加購兩台,以巴咖啡樓下當作車庫,命名為竹之家自動車部,而開始租車事業,...

眾樂園 :偕眾同樂的豪華公共浴場

作者:許佩賢 眾樂園 出處: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 【簡歷】 成立時間:1930年 管理者:臺北州 餐廳經營:巴咖啡 日治時期地番:頂北投紗帽山326 現在位址:臺北市北投區建國街2號(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歷史】 1923年東宮行啟草山後,輿論一直有繼續開發草山溫泉的聲音,官方也陸續進行準備。1927年臺北州知事三浦錄郎,曾邀請日本公園專家本多靜六博士來臺考察研究;1928年昭和天皇即位御大典時,臺北州決定以本多提案為藍本,建造以草山、北投、淡水及大屯山為中心的記念公園,作為御大典記念事業,以50萬圓的經費制定十年長期計畫。 [1] 此時的計畫內容未留存於官方文書中,但從報端零星的報導,可以知道其大概內容。包括公園、網球場、花壇、果園、水池、高爾夫球場等如同遊園地般的設施,也是在此時,出現設立新公共浴場的報導。 [2] 1928年10月下旬,臺北州高橋親吉知事招待民間重要人士及旅館業者,到草山實地勘查,希望能得到官民的支持。後來決定改為五年計畫,第一年1929年度撥用15萬圓,以後四年間每年撥用5萬圓的預算。 [3] 其中第一期計畫,主要便是大公共浴場的建設。 [4] 但後來因經濟大恐慌,實際上只完成了大公共浴場。 1928年底,將在草山建造大公共浴場一事,已然確定。地址也已選定在水道事務所及郵局前面廣場,地號為紗帽山326番地,建築費預算13萬圓,利用草山附近生產的石材;同時也計畫將以5萬5千圓的預算,修築草山道路,使汽車可以直接通到草山。 [5] 此草山公園計畫,在同年12月12日臺北州協議會第一日會議中即照原案通過,可見建設草山已是當時各界共識。 [6] 紗帽山326番地的土地,1909年登記為1.0320甲的田,為當地何軟來等3人共有。1913年被日本人橫山清太郎買走,至1920年間有幾度轉手,1920年8月被臺北廳買收(登記為第一地方費區,管理者臺灣總督)。由此可見在很早的時期臺北廳已經有初步的動作,但將近10年的時間,沒有什麼後續。 [7] 1929年以後,臺北州著手各項準備,重新規畫臺北往草山的道路拉直及拓寬工程,公共浴場的設計圖也同時在進行。 [8] 不過,1929年下半年受到世界性不景氣影響,日本政府也緊縮財政,宣布不認可所有依靠借款來進行建設的計畫,草山公園的...

草山觀光館: 一館看盡日本及臺灣名勝

作者:許佩賢 圖1 始政四十週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草山觀光館 說明:本圖應該是觀光館剛建成時的模樣,正門前停車處(車寄)還可以看到博覽會開幕時裝飾的布幕。外觀可以看到腰壁為安山岩,主體為木造,主要使用方型玻璃窗,二樓有突出的出窗。建物外鋪有碎石。 出處:臺灣大學圖書館「日治時期繪葉書」資料庫 【簡歷】 設立:1935年 設立緣由: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草山觀光館 日治時期地號:草山磺溪內111、114-1、115、117、124-1 現在位置:中山樓園區內 【歷史】 臺灣總督府為向島內外宣揚臺灣統治的成果,於1935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共50日間盛大舉行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博覽會主要在臺北有3個會場,再加上草山分館,其他各地也有一些附屬館舍的活動。第一會場設於臺北公會堂附近,占地13,000坪,主要有產業館、林業館、府縣館、興業館、交通土木館、滿洲館、交通特設館、福岡館、朝鮮館、日本製鐵館、三井館、鑛山館、糖業館等展館;第二會場設於臺北新公園,占地24,000坪,主要場館多集中於此,有文化施設館、愛知名古屋館、北海道館、大阪館、船舶館、京都館、電氣館、東京館、專賣館等展館及兒童遊樂場(兒童之國)等附屬設施。另於大稻埕設有分會場,占地約4,000坪,設置南方館、暹羅館、菲律賓館、福建省特產物介紹所、演藝館、馬場館等展館。草山為第三會場,敷地約800坪,展館主題定為「觀光館」,展示日本國內及臺灣各地的風景名勝。 臺灣博覽會的計畫確定,大約是在前一年(1934年)6月,在臺灣總督府內通過翌年度60萬圓的預算,當年12月通過府議,確認博覽會大致的方針、會場、日期等,也決定另組成「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作為名義上的執行機關,由總督府後援。博覽會執行機關由總督擔任總裁,總務長官擔任會長,兩位副會長分別由總督府殖產局長及臺灣銀行副董事長擔任,事務局也設在總督府內,整體來說可以說是由總督府主導,再適度納入工商業界重要人士。(頁3-4、9) [1] 博覽會規畫之初,在選定會址的過程中,內部曾討論是否選擇單一會場,最後決定分散會場,而確定了上述位於市內的第一會場及第二會場。之所以選定草山作為第三會場,是由於當時大屯山已經被列為國立公園候補地,更進一步開發草山溫泉區,已經是當時朝野共識,藉博覽會之機向大眾介紹此地,...

巴旅館 :草山溫泉區最豪華的溫泉旅館

作者:許佩賢 圖1 草山巴旅館全景 出處: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臺灣記憶》資料庫 【簡歷】 設立時間:1923年 設立、經營者:館野弘六、館野小捨 日治時期地番:草山磺溪內145-1,146,146-1,146-3(電話6、26番) 現在位址:約在臺北市北投區陽明路一段12號。 【歷史】 1922年確定東宮行啟時將預定到草山一遊,帶動了草山的觀光建設。道路整備是準備迎接皇太子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同時也為了因應隨之而來的觀光熱潮,臺北州許可了巴自動車商會開始運行台北草山間的巴士,運行日起初只有星期六、日,單程一人2圓50錢。 [1] 巴自動車商會會長館野弘六自己也有在臺北經營料理屋竹之家,對旅館經營並不陌生,乘著草山溫泉開發的勢頭,館野決定也在草山開設旅館,即草山巴旅館。1923年5月7日開始營業,初創時有三棟六間客房,浴室及其他設備完善,房間極為閑靜,適合家族旅遊;戶外有有草皮,可以辦園遊會,普通宴會的話,可以容納50人。 [2] 館野弘六很有生意頭腦,他利用自家經營的交通與旅館,多次舉辦配套的草山遊樂活動,例如納涼會。1923年夏天,巴自動車舉辦了2次納涼會,晚上6:30在台北大和町巴自動車商會集合,搭巴士出發,7:20左右抵達草山巴旅館,休息入浴,備有便當、酒、冰淇淋、點心等;晚上9:00從草山出發,9:30抵北投,10:00從北投出發,11:30抵台北解散。一台車載6人,共有10台車,每人收費5圓。 [3] 相信這種風雅的行程,對當時台北的上層階級有相當的吸引力,因此連續辦了好幾次。春天舉辦賞櫻會,夏天舉辦夜遊納涼會,中秋舉辦觀月會,搭巴士遊草山泡溫泉,應該是1920年代台北最夯的娛樂之一吧。 [4] 相較於同時期其他民營旅館,巴旅館的設備更豪華些,又經常有各種搭配的活動,生意似乎極佳,開業一個多月後,便計畫擴建。 [5] 1929年日本知名文人德富蘇峰夫婦來臺旅遊,在臺北帝大校長幣原坦、臺灣日日新報社長河村徹等人的邀約下,眾多日、台文人聚集在草山巴旅館,交流詩書,唱和詩文,讓巴旅館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6] 巴旅館所在位置的土地位於草山磺溪內145-1、146、146-1、146-3、148-1,共約0.6甲的土地,為1918年時由木村泰治向當地人購買的土地,因此,1923年巴...

多喜之湯 : 多喜橋畔看瀑布吃臺灣菜

作者:許佩賢 圖 多喜之湯旅館剛成立時的樣貌 出處:〈草山の平民的浴場〉,《臺日》1923年8月14日(7)。 說明:照片右邊的建築是浴室,中間是廣間和食堂,左邊是特別室。 【簡歷】 成立時間:1923年 成立者:德永萬七、半田伊右衛門、那和庄吉 日治時期地番:頂北投紗帽山318-8(電話8番) 現在位址:約在臺北市北投區陽明路一段1、3、5號及17、19、21、23號。 【歷史】 多喜之湯位於草山溫泉區的入口處的多喜橋畔,從旅館散步出來就可以觀賞到草山瀑布。1923年東宮行啟後,草山的發展更受到注目,趁著這個熱潮,當年8月,基隆運送業者德永萬七、若草屋主人半田伊右衛門、臺北那和庄吉三人,在多喜之橋左方的小山丘上設置,約140坪,設立費用約2萬圓。旅館四周用短片木材層疊圍繞(蛇腹),有文化村的感覺。共有三棟建築,中間是大廣間和食堂、賣店,大廣間有四十疊,可供100人左右的宴會;左邊有六疊和八疊的特別室三間;右邊的建築是浴室,號稱當時草山最大浴槽,長九尺,寬十四尺,分男女兩室。入浴一人25錢,座蒲團、煙草盆免費。只入浴1人5錢,特別室可供餐,1圓80錢以上可依客人需要訂餐。 [1] 1923年為了準備裕仁皇太子到草山行啟,臺北州自前一年度即開始積極整備道路,並以26,000圓經費,在草山入口處架設新橋,於1923年3月完工,長約200公尺(110間,1間=1.82公尺)、寛5.5公尺(3間),橋墩為鐵筋混凝土,高45尺(1尺約30公分),橋上柵欄使用阿里山檜。因橋旁是瀑布,瀑布的日文發音為taki(「瀧」,たき),遂以同音異字,將此橋命名為「多喜之橋」,有時也寫為「瀧之橋」(即今日的福壽橋)。 [2] 在橋旁的新旅館,便因此命名為多喜之湯。 此三名創立者的生平都不詳,只知道半田很早就定居在草山,蓋有別墅萬壽園,且經營旅館若草屋;德永是基隆的運輸業者。1930年時的資料,經營者只剩下德永萬七一人。此塊土地地號原屬於紗帽山318-2番,於1924年分出318-8,並改地目為建地,土地所有者是臺灣土地建物會社,很可能是德永等人向該公司租賃土地開設旅館。 [3] 1930年介紹草山溫泉的旅遊手冊上,對多喜之湯有如下的介紹:      位於草山的入口,渡過瀧之湯橋在左手邊的高臺上...

草山旅館(草山ホテル) : 草山溫泉區唯一臺灣人開設的溫泉旅館

作者:許佩賢 草山旅館 出處: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庫 【簡歷】 成立時間:1935年 設立者:李築碑 日治時期地番:頂北投紗帽山318-7、9、10(電話 番) 現在位址:約在臺北市北投區紗帽路100、102號;陽明路一段25、27、29號。 【歷史】 李築碑,1896年生於臺北朱厝崙(今臺北市中崙),公學校畢業後在鈴木商店臺灣支店工作十餘年後,獨立經營雜貨商運輸業。興趣是書畫、登山、旅行、園藝。1941年12月改姓名為里原榮壽,1945年12月改回李築碑。 [1] 1923年李築碑買下北投溫泉東薈芳旅館,改名新北投新薈芳(北投73)。在李築碑經營下,新薈芳生意隆盛,其後數次擴建。為迎接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1934年李築碑在草山溫泉區巴旅館隔著磺溪對岸建築新旅館,和洋室共15室,於1935年2月開張,命名為草山旅館,當時有些報導會以「新薈芳分館」來稱呼,為當地唯一臺灣人經營的旅館。根據1940年的資料,草山旅館住宿一晚1-1.5圓(不含餐),三餐皆0.8-1.5圓。 [2] 草山旅館的地號登記在紗帽山318-7、9、10。紗帽山318這塊土地經過數次重測,1909年初登記時有2甲餘的土地,地目為田,原為當地人何軟來等三人共有,1920年11月被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收購。其後歷經數次分割,1935年李築碑建造草山旅館時,土地仍屬於臺灣土地建物會社,直至1943年4月,李築碑才買下紗帽山318-7,318-9,318-10,318-17,318-22,318-23等地號,共約0.2甲的建物敷地。 [3] 根據家屋台帳,李築碑名下的家屋有三處:(1)登記於紗帽山318,有面積20坪餘的臺灣式木造住家,建築時間不詳。同址有不同建號之另二棟房舍,其中之一屬於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日本式木造住家,約13坪餘;另有一棟建號,為31坪餘臺灣式磚造店鋪,為1934年建築。從房屋用途及建築年代推測,有可能是草山旅館最早的建物;但在家屋台帳中所有人為臺灣人高發,1942年由高定川等四人共同繼承,無法確認與李築碑或草山旅館的關係。(2)位於紗帽山318-7、9、10的日本式木造店鋪,樓地板面積146坪餘,1937年4月建築,每年收益額高達原為785圓,後更正為1,630圓。 (3)位於分割後318-22,23處,有一...

若草屋 :草山溫泉區最早的溫泉旅館

作者:許佩賢 出處:作者不詳,《草山 北投》(臺北:江里口利三郎,1930年)。 【簡歷】 成立時間:1914年 成立者:半田伊右衛門 日治時期地番:頂北投紗帽山324-1(電話5番) 現在位址:約在臺北市北投區陽明路一段37號。 【歷史】 1913年草山公共浴場建成,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草山溫泉,而帶動了民營旅館的設立。1914年,半田伊右衛門到草山蓋了2間溫泉旅館,可能是為了宣傳,在宮川保之的建議下,於《臺灣日日新報》上懸賞募集命名,有數百人參加募集。其中一棟(報載位於草山溫泉)第一名是若草屋,第二名是湯之花館,第三名是北山亭;另一棟(報載位於竹子湖,未能確認)第一名是養氣館,第二名是掬翠樓,第三名是遲日庵。兩邊都採用投票第一名的名字來命名,是草山溫泉區最早成立的民營溫泉旅館。 [1] 當時有人寫詩投稿到報上,慶賀兩間溫泉旅館成功命名。      草山之地思桃花。竹仔湖村偲櫻霞。 稱桃三千代櫻曙。三千代庵曙館嘉。      應募首尾好為落。若草養氣又無瑕。 有慾目拙案不惡。是僕愚痴非敢誇。 [2]      見懸賞屋號發表。若草養氣一等成。 選者苦心洵可察。名實相伴適當名。      名實相伴適當名。草山竹仔已有評。 一日淸遊又可試。萬籟靜處聽水聲。      萬籟靜處聽水聲。浴後趁凉月更淸。 人言北投姉妹地。開場日淺已有名。 [3] 創辦者半田伊右衛門的生平不詳,只知道他很早就到草山定居,除了在草山溫泉區經營若草屋,1920年代也在頂北投紗帽山買下不少土地,蓋自己的洋風別墅,取名為萬壽園,他自己的戶口就登記在頂北投紗帽山324番地。他在紗帽山的土地,部分後來賣給他人蓋別墅,包括臺北帝國大學校長幣原坦、教授大島金太郎、多多良省三、野田幸豬等人。 [4] 但是,1913年完成的草山公共浴場,比民營旅館更能吸引遊客,若草屋的生意有時不如預期, [5] 似乎也並不是整年都營業。 [6] 養氣館很可能很快就停止營業,當年8月,臺北廳在草山上辦活動,很多人到草山公共浴場...

山梅旅館 : 可以自炊臺灣料理的日式溫泉旅館

作者:許佩賢 圖1 草山山梅旅館 出處: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臺灣溫泉主題典藏」,cdm.lib.ntu.edu.tw/cdm/landingpage/collection/spring。點閱日期: 2020年9月9日。典藏號ntul-tm-cpc_0028_001。 【簡歷】 成立時間:1913年 成立時間:1915年 經營者:寺坂モト 日治時期地番:草山磺溪內137番地(電話4番) 現在位址:約在臺北市北投區陽明路一段36號、38巷1號。 【歷史】 草山山梅旅館於1915年5月成立,為臺北城內石坊街旅館山梅館之分館。山梅館曾在1914年贈送兵庫縣產的內地櫻苗木700株給臺北廳,準備種在草山,可說是山梅館與草山結緣之始。 [1] 根據曾任記者的佐藤政藏日後回憶,草屋和養氣館都是由臺北的包工(請負師)紺元友吉建造,隔著磺溪兩岸,左岸是養氣館,右岸是若草屋;養氣館本來是原植松材木店經營者川口[吉太郎]的別墅,可能是養氣館停止營業後,若草屋便搬到左岸(原養氣館),右岸的房子(若草屋)後來就變成山梅旅館。 [2] 圖1是1910年代的照片,應該是初創時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山梅旅館為木造建築,四周有圍籬,下層為堆石、上層為木柵。其位址所在地番為磺溪內137番,1908年登記為當地何軟來所有,1913年2月賣給家在艋舺西門外街的紺元タイ(應為紺元友吉的太太), [3] 1919年10月紺元又賣給平戶吉藏。山梅旅館成立時,土地是屬於紺元的。磺溪內137番上的房舍,家屋台帳番號為137,登錄的房舍為內地式木造,店鋪使用,面積有104坪,權利者為寺坂モト,收益額最高記錄為1,077圓。但這些記錄的時間不詳,寺坂的經歷也不詳。 與鄰近的若草屋的情況類似,山梅旅館的經營難以與公共浴場及警察官療養所競爭。 [4] 1922年全年中利用度最高的是警察官療養所,有宿泊客766,日歸1,853人;公共浴場宿泊605人,日歸1,304人;若草屋宿泊146人,日歸601人;而山梅旅館宿泊客人124人,日歸165人,比若草屋的生意更不好。 [5] 1930年時,山梅旅館有十疊房間2間,八疊3間,六疊1間,四疊半2間,共8間客房,有男女2個浴槽,各可供十人入浴。 [6] 1930年介紹草山溫泉的旅遊手冊上,對山梅旅館有如...

草山(舊)公共浴場 :便宜又大碗的公共浴場

作者:許佩賢 改築後的公共浴場 說明:公共浴場至少歷經3次增築,此圖中可以看到已經是瓦葺屋頂的兩層樓建築 出處:《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工業部彙報》第6號(1930),取自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舊照片資料庫》。 【簡歷】 成立時間:1913年 管理者: 臺北廳/州 日治時期地番: 磺溪內131-4番地 現在位址:約在臺北市北投區陽明路一段76、78、80號。 【歷史】 與鄰近的北投溫泉相比,草山溫泉算是很晚開發,大約要到日本統治15年後的1910年代以後,才有比較多人注意到草山溫泉。隨著對草山溫泉的了解提升,總督府及地方廳的官員意識到與北投溫泉區相比,草山環境更為閑靜,溫泉的泉質也更適合保健療養,而開始有開發草山溫泉的構想。1912年8月,臺北廳擬配合北投公共浴場的開設,同時整備鄰近的草山溫泉,內田嘉吉民政長官親自到草山溫泉去視察; [1] 9月,內田又與井村大吉臺北廳長及出口雄三技師一起赴草山溫泉視察。 [2] 1913年6月北投公共浴場完工,7月臺北廳決定以公共衛生費在草山也新設公共浴場,8月底完工開放。 [3] 草山浴場只用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即完工,是比較簡陋的茅草屋,有客室八疊1室、4疊半2室,有男女兩個浴槽,引溫泉為內湯。一泊三食85錢,午餐和入浴料35錢,只有入浴料1回5錢。 [4] 草山公共浴場雖然是由廳公共衛生費建設,但落成後是交給在圓山經營しじみ茶屋的日本人橫山經營。 [5] 公共浴場建成後,也吸引民間業者在當地開設旅館,若草屋、養氣樓、山梅旅館陸續開業,但最受大眾歡迎的,還是公共浴場,因此,很快地在開業1年後便增建1棟六疊客室2間。利用者表示「浴場非常理想,雖然不大,但溫泉的成分高,清水可自由使用,溫度可以自己調整,溫泉水透明無臭,無刺激性」,非常滿意。這位記者推薦的方法是,早上第一班火車5:30抵達士林,雇用一名苦力,幫忙搬運行李、食料品,慢慢散步上山,大約9:00或9:30就會到草山溫泉。苦力大約40錢,如果坐手推車,單程1圓;坐轎的話單程80錢。 [6] 當時住宿在溫泉旅館,除了可以訂附餐的住宿,也可以自己帶食料品在旅館自炊。這位記者便提議,自己帶五六種罐頭及青菜類,在旅館炊飯,這種半自炊的方式很方便。如果只有中飯訂旅館的附餐,每餐30錢,酒1瓶要另加25錢運費,住宿1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