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佩賢
出處:作者不詳,《草山 北投》(臺北:江里口利三郎,1930年)。
【簡歷】
成立時間:1914年
成立者:半田伊右衛門
日治時期地番:頂北投紗帽山324-1(電話5番)
現在位址:約在臺北市北投區陽明路一段37號。
【歷史】
1913年草山公共浴場建成,開始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草山溫泉,而帶動了民營旅館的設立。1914年,半田伊右衛門到草山蓋了2間溫泉旅館,可能是為了宣傳,在宮川保之的建議下,於《臺灣日日新報》上懸賞募集命名,有數百人參加募集。其中一棟(報載位於草山溫泉)第一名是若草屋,第二名是湯之花館,第三名是北山亭;另一棟(報載位於竹子湖,未能確認)第一名是養氣館,第二名是掬翠樓,第三名是遲日庵。兩邊都採用投票第一名的名字來命名,是草山溫泉區最早成立的民營溫泉旅館。[1]當時有人寫詩投稿到報上,慶賀兩間溫泉旅館成功命名。
草山之地思桃花。竹仔湖村偲櫻霞。 稱桃三千代櫻曙。三千代庵曙館嘉。
應募首尾好為落。若草養氣又無瑕。 有慾目拙案不惡。是僕愚痴非敢誇。[2]
見懸賞屋號發表。若草養氣一等成。 選者苦心洵可察。名實相伴適當名。
名實相伴適當名。草山竹仔已有評。 一日淸遊又可試。萬籟靜處聽水聲。
萬籟靜處聽水聲。浴後趁凉月更淸。 人言北投姉妹地。開場日淺已有名。[3]
應募首尾好為落。若草養氣又無瑕。 有慾目拙案不惡。是僕愚痴非敢誇。[2]
見懸賞屋號發表。若草養氣一等成。 選者苦心洵可察。名實相伴適當名。
名實相伴適當名。草山竹仔已有評。 一日淸遊又可試。萬籟靜處聽水聲。
萬籟靜處聽水聲。浴後趁凉月更淸。 人言北投姉妹地。開場日淺已有名。[3]
創辦者半田伊右衛門的生平不詳,只知道他很早就到草山定居,除了在草山溫泉區經營若草屋,1920年代也在頂北投紗帽山買下不少土地,蓋自己的洋風別墅,取名為萬壽園,他自己的戶口就登記在頂北投紗帽山324番地。他在紗帽山的土地,部分後來賣給他人蓋別墅,包括臺北帝國大學校長幣原坦、教授大島金太郎、多多良省三、野田幸豬等人。[4]
但是,1913年完成的草山公共浴場,比民營旅館更能吸引遊客,若草屋的生意有時不如預期,[5] 似乎也並不是整年都營業。[6] 養氣館很可能很快就停止營業,當年8月,臺北廳在草山上辦活動,很多人到草山公共浴場住宿,公共浴場的房間不夠,因此一部分的人借住到原養氣館的房間,[7] 後來的報導也很少看到養氣館的消息;1919年有人在報上介紹草山溫泉的住宿,就沒有提到養氣館了。[8]
曾經擔任記者的佐藤政藏日後回憶,若草屋和養氣館都是由臺北的包工(請負師)紺元友吉建造,隔著磺溪兩岸,左岸是養氣館,右岸是若草屋;養氣館本來是原植松材木店經營者川口[吉太郎]的別墅,可能是養氣館停止營業後,若草屋便搬到左岸(原養氣館),右岸的房子(若草屋)後來就變成山梅旅館。[9]
根據土地台帳,地號紗帽山322、323、324在1913年是紺元的土地,1915年地號324分割出324-1,半田便是在這裡建造若草屋,但土地於1919年因買賣移轉給植松材木店的平戶吉藏,也就是說,半田並沒有擁有這裡的土地所有權,而只有房屋所有權。若草屋的建築本身應該經過幾次整修,甚至重建。家屋台帳中最早的房舍記錄是1918年建造的內地式(日本式)木造店鋪用的建築,71坪,所有者是半田カメ,可能是半田伊右衛門的太太;至1944年,此房屋因繼承變成半田猛男(可能半田伊右衛門的兒子)所有。[10]
從1930年時的照片來看,可以看到若草屋就位在磺溪邊,屋前架有小橋,是石造牆面、屋頂葺瓦的日式房舍。(圖1、2)其位址可眺望紗帽山,眺望位置絕佳。[11] 屋子前方有炭酸水的湧泉,可以作為飲料。[12] 主人親自在後院栽種青菜,以新鮮野菜供應食宿客人,頗獲好評。[13] 不只是經營溫泉旅館,在賞花的季節,若草屋也會到遊客集散的竹子湖派出所前開設茶店,賣酒、煙草、點心、罐頭類,據說價格合理,只是用在臺北的時價加上運費而已。[14]
根據1922年的統計,該年度全年草山溫泉各施設中,利用度最高的是警察官療養所,有宿泊客766,日歸1853人;公共浴場宿泊605人,日歸1,304人;山梅旅館宿泊客124人,日歸165人中;而到若草屋宿泊的客人有146人,日歸旅客601人,雖然比不上公家的公共浴場或警察官療養所,但比起約略同時成立的另一家山梅旅館,生意稍微好些。[15]
1923年8月,半田又和另外兩人合資,在草山溫泉入口處建造多喜之湯旅館。[16] 但是,這幾間比較小規模的民營旅館,生意一直不好,大部分客人都被公共浴場搶走,當時有人評論,其實旅館和公共浴場的價格只差二、三十錢,住起來還是是旅館舒服些,但是一般人會認為旅館比貴,就選擇公共浴場,因此當地業者甚至提出希望廢止公共浴場。[17] 其他地方的公共浴場,大多不提供住宿,只提供泡湯,如果公共浴場也提供住宿,確實會與民間業者形成競爭關係,業者的要求並非無理,不過草山的公共浴場從設立以來,一直有提供住宿。
1930年時,若草屋有八疊的房間二間,六疊的房間四間,共六室,男湯可容納12人,女湯可容納8人,還有漂亮的庭園,[18] 一泊二食是4圓。[19] 根據1940年代的資料,住宿一晚2.5-3.5圓,與其他旅館相比,價格中等。[20] 雖然一度有生意不好的報導,但若草屋至少持續營業到1940年代,戰後的狀況無法確認。
出處:中島春甫,《台北近郊の溫泉案內(礁溪、北投、草山、金山)》(臺北:臺灣案內社,1930)。
內文說明:老闆半田治[伊]右衛門為草山的開拓者,是經營草山旅館的第一人。有客室大小七室,庭園不大,但樹木交織,配上花卉泉石,十分美麗。浴室分為男女兩室,窗外可眺望紗帽山,視野很好。半田氏在此地有十幾甲土地,開拓完草山平地後,在紗帽山與尖山之間的峽谷(尖帽峽)建了三棟和洋混搭的瀟灑別墅,命名為萬壽園,盡全力開拓此地。一泊二食4圓。
內文說明:老闆半田治[伊]右衛門為草山的開拓者,是經營草山旅館的第一人。有客室大小七室,庭園不大,但樹木交織,配上花卉泉石,十分美麗。浴室分為男女兩室,窗外可眺望紗帽山,視野很好。半田氏在此地有十幾甲土地,開拓完草山平地後,在紗帽山與尖山之間的峽谷(尖帽峽)建了三棟和洋混搭的瀟灑別墅,命名為萬壽園,盡全力開拓此地。一泊二食4圓。
[1]〈若草と養氣〉,《臺日》1914年5月15日(7)。
[2] 掬糞子,〈非敢誇〉,《臺日》1914年5月13日(7)。
[3]望蜀山人,〈溫泉宿 三首〉,《臺日》1914年5月14日(7)。
[4]士林地政事務所藏《土地台帳》,半田的戶籍登記處,見紗帽山39號之土地登記簿的記錄。
[5]掬糞子,〈草山遊記(下)〉,《臺日》1914年8月29日(4)。
[6]〈秋の草山溫泉(下)〉,《臺日》1914年10月24日(3)。
[7]掬糞子,〈草山遊記(下)〉,《臺日》1914年8月29日(4)。
[8]〈秋の草山溫泉(下)〉,《臺日》1914年10月24日(3)。
[9] 佐藤政藏,《台北州下の溫泉》(臺北:臺灣產業評論社,1932),頁74。同書中,佐藤自己附註說,「一說,當時只建了現在的(1937年時)山梅旅館,以之為若草屋,由半田經營,後來,半田才在現在位置建了房子。」這兩種說法與前述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有若干出入,無法確認事實,暫時都先保留各方說法。根據土地台帳,1920年時,川口吉太郎取得紗帽山332、333、377、379、380、381等地號的土地,並於1923年移轉給平戶吉藏,但這些並非後來若草屋或山梅旅館的地號。
[10]根據頂北投紗帽山土地台帳及家屋台帳,藏士林地政事務所。
[11]中島春甫,《台北近郊の溫泉案內(礁溪、北投、草山、金山)》(臺北:臺灣案內社,1930)。本書說若草屋房間有七間,與註15的資料稍有出入。
[12]香果叟,〈草山記(中)〉,《臺日》1916年8月16日(4)。
[13]仙俗居士,〈草山溫泉より(下)〉,《臺日》1919年2月1日(8)。
[14]〈櫻花の見頃〉,《臺日》1917年2月28日(7)。
[15]〈草山溫泉遊覽者數〉,《臺日》1923年1月25日(2)。
[16]〈草山の平民的浴場〉,《臺日》1923年8月14日(7)。
[17]〈旅館は決して 高くない 十二勝入選 草山だより〉,《臺日》1927年9月5日(3)。
[18]作者不詳,《草山 北投》(臺北:江里口利三郎,1930年)。
[19]中島春甫,《台北近郊の溫泉案內(礁溪、北投、草山、金山)》(臺北:臺灣案內社,1930)。本書說若草屋房間有七間。
[20]《台北とその附近》(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鐡道部,1940,無頁碼;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東亞旅行社臺灣支部,1942),頁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