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成立時間:1930年
管理者:臺北州
餐廳經營:巴咖啡
日治時期地番:頂北投紗帽山326
現在位址:臺北市北投區建國街2號(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管理者:臺北州
餐廳經營:巴咖啡
日治時期地番:頂北投紗帽山326
現在位址:臺北市北投區建國街2號(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歷史】
1923年東宮行啟草山後,輿論一直有繼續開發草山溫泉的聲音,官方也陸續進行準備。1927年臺北州知事三浦錄郎,曾邀請日本公園專家本多靜六博士來臺考察研究;1928年昭和天皇即位御大典時,臺北州決定以本多提案為藍本,建造以草山、北投、淡水及大屯山為中心的記念公園,作為御大典記念事業,以50萬圓的經費制定十年長期計畫。 [1]
此時的計畫內容未留存於官方文書中,但從報端零星的報導,可以知道其大概內容。包括公園、網球場、花壇、果園、水池、高爾夫球場等如同遊園地般的設施,也是在此時,出現設立新公共浴場的報導。[2] 1928年10月下旬,臺北州高橋親吉知事招待民間重要人士及旅館業者,到草山實地勘查,希望能得到官民的支持。後來決定改為五年計畫,第一年1929年度撥用15萬圓,以後四年間每年撥用5萬圓的預算。[3] 其中第一期計畫,主要便是大公共浴場的建設。[4] 但後來因經濟大恐慌,實際上只完成了大公共浴場。
1928年底,將在草山建造大公共浴場一事,已然確定。地址也已選定在水道事務所及郵局前面廣場,地號為紗帽山326番地,建築費預算13萬圓,利用草山附近生產的石材;同時也計畫將以5萬5千圓的預算,修築草山道路,使汽車可以直接通到草山。[5] 此草山公園計畫,在同年12月12日臺北州協議會第一日會議中即照原案通過,可見建設草山已是當時各界共識。[6]
紗帽山326番地的土地,1909年登記為1.0320甲的田,為當地何軟來等3人共有。1913年被日本人橫山清太郎買走,至1920年間有幾度轉手,1920年8月被臺北廳買收(登記為第一地方費區,管理者臺灣總督)。由此可見在很早的時期臺北廳已經有初步的動作,但將近10年的時間,沒有什麼後續。[7]
1929年以後,臺北州著手各項準備,重新規畫臺北往草山的道路拉直及拓寬工程,公共浴場的設計圖也同時在進行。[8] 不過,1929年下半年受到世界性不景氣影響,日本政府也緊縮財政,宣布不認可所有依靠借款來進行建設的計畫,草山公園的計畫也不得不縮小。臺北州向總督府表示,草山公園計畫是為了紀念御大禮(昭和天皇即位典禮),有其特別意義,不能展延,得到總督府同意,但從五年計畫縮小為二年計畫,取消了原先預定的高爾夫球場、草山到竹子湖的汽車道、草山市區計畫、網球場及運動場的設置,只留下公共浴場及附帶的必要道路、構內植樹、兒童遊戲場及竹子湖兩處簡易休憩所。第一年度預算12萬餘圓,將用來建設大公共浴場及竹子湖休憩所。[9]
1929年10月25日,新公共浴場起工,1930年7月舉行上棟式,[10] 1930年10月31日完工,取「偕眾同樂」名義,命名為「眾樂園」。原本預定11月3日明治節時舉行落成式,但因10月27日霧社事件發生,延至11月20舉行。
眾樂園全館總坪數有564餘坪,本館有石造二層樓(建坪為143坪餘)及平房部分(建坪18坪餘);附屬建物(附屬家)為溫泉館,平房建築,坪數260餘坪。總工程費121,600圓,工程的設計監督由臺北州土木課營繕係負責,一般工程由光智商會承包,衛生工程則由由堀內商會,電燈工程由高進商會,家具及窗簾則由福岡洋家具商會承包。[11]
本館及附屬家的外牆都採用草山產硬石(安山岩),本館一樓有車寄、玄關、脫鞋處、廣間、賣店、撞球室、食堂配膳室、廚房等;二樓為休憩室、大廣間休憩室、娛樂室、露臺等;附屬家為溫泉館,有男女浴室、更衣室、洗面所、便所,還有2間8疊家族室、8間6疊休息室等。[12] 男女浴室各39坪,浴槽為直徑20尺的圓形浴槽,另有溫泉spa、冷水池及淋浴室等。泉質為中性,含硫化氫,臭氣顯著,帶白濁,溫度高達攝氏71度,可治療皮膚病、風濕病、痛風、淋巴結核、婦女病、慢性耳鼻咽喉疾病、鉛及水銀中毒症等。娛樂室有28坪,鋪設榻榻米,備有碁、將棋、乒乓球桌、通俗圖書、新聞雜誌等,可供家族同樂。室外有兒童遊戲場,有溜滑梯、盪秋千等設施。[13]
營業時間每日上午8:00到晚上8:00,入場料(含入浴料)大人(12歲以上)20錢,兒童(6-12歲)10錢;只入浴的話,大人5錢,兒童3錢。家族室使用費1室80錢,6疊休息室1室50錢;沒有提供住宿。[14] 食堂委託巴咖啡經營,提供茶點、和洋定食、午餐及其他一品料理。[15]
眾樂園完工開場同時,臺北士林草山北投的循環巴士道路也完工,從臺北到淡水之間,只有士林一地不得不設平交道,其餘都不設平交道,一路都有約10公尺寬度;從士林到草山的道路改修,從3.6公尺拓寬2倍,讓自動車可以會車;北投到草山的道路也改修完。[16] 由巴自動車會社經營的草山循環巴士也開始運行,平常每日6班次,單程60錢,來回1圓或80錢。[17] 因為交通方便,到草山觀光的人絡繹不絕,開幕前幾日,巴巴士皆加開班次,11月21、22兩日每日皆運行來回15次,11月23日是假日,有高達500餘人上山,還臨時調動出租車才能應付上山人潮。[18]
1931年,巴巴士降價,臺北草山單程改為50錢,來回80錢,並且將發車及下車點從草山車庫改為眾樂園,大廣間與食堂不再收小費,對遊客來說更加方便。[19]
1931-1934年的入場者數、入浴者數及經費、收入的統計如下表:
經費(圓) | 收入(圓) | 入場者數(人) | 入浴者數(人) | 每日平均(人) | |
1931 | 5872 | 8458 | 48702 | 13708 | 171 |
1932 | 6039 | 10012 | 38533 | 15704 | 154 |
1933 | 6753 | 9909 | 46303 | 16500 | 172 |
1934 | 7440(預算) | 9648(預算) | 44053 | 12905 | 156 |
出處 :臺北州,《昭和十年十月版 北投草山公共浴場案內》(臺北:臺北州,1935年),無頁碼。
由上表可知,眾樂園每年平均約4萬名浴客,特別是家族室使用率很高,經常感到不足。1933年,以工費1萬圓,在面向七星山左邊增設一棟二層樓建築,一樓和二樓各配置5間家族室。[20]
新公共浴場開幕後,舊公共浴場一度閉鎖,但因浴客眾多,眾樂園經常苦於空間不足,1934年遂決定重新整修舊公共浴場,命名為眾樂園草山別館,作為眾樂園廣間的延長,浴客多時,可收容於此處。[21] 1935年,竹子湖原種田附屬休息所改稱竹子山莊,也變成眾樂園別館,提供公眾休憩使用。[22]
林獻堂日記中,數次提及與家人、朋友至草山眾樂園泡溫泉的記錄。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博覽會開幕前,林獻堂曾記下與朋友、家人至草山眾樂園泡溫泉、用餐的記錄:
…九時招式穀、成龍同往草山眾樂園,入浴後同出散步。台博之觀光館
工事須再三、四天方能完竣。次到林間學校,乃返眾樂園午餐。[23]
工事須再三、四天方能完竣。次到林間學校,乃返眾樂園午餐。[23]
作家呂赫若在1942年的日記中也提到他帶孩子到眾樂園泡溫泉的記錄:
戰後,眾樂園被臺北縣政府接收,由陽明山管理局管理。其後一段時間可能作為溫泉旅館營業,1948年7月林獻堂日記中記載:
四時同金海、繼成、維南、哲民遊草山,暮金海先還,余等宿於眾樂
園。細雨蕭蕭〔瀟瀟〕,入浴後身上快甚。[25]
園。細雨蕭蕭〔瀟瀟〕,入浴後身上快甚。[25]
1951年美軍顧問團成立後,陽明山管理局將眾樂園暫借國防部,作為單身宿舍使用(又名聯勤陽明山招待所);1969年美軍撤離該地,1970年陽明山管理局與聯勤陽明山招待所互換場地,因此巴旅館成為聯勤陽明山招待所(稱為「逸園」),而眾樂園則重回陽明山管理局所有。[26] 現為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內部已完全改裝,但外觀仍大體留有日治時期樣貌。
眾樂園廣間
出處:《臺灣建築會誌》3:2(1931年4月)
出處:《臺灣建築會誌》3:2(1931年4月)
眾樂園食堂
出處:《臺灣建築會誌》3:2(1931年4月)
出處:《臺灣建築會誌》3:2(1931年4月)
眾樂園側面圖
出處:《臺灣建築會誌》3:2(1931年4月)
出處:《臺灣建築會誌》3:2(1931年4月)
眾樂園男子浴室
出處: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
出處: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資料
[1]〈行樂地『草山』に 理想的施設 記念公園施設の皮切り 高橋知事の抱負〉,《臺日》1928年10月11日(7)。
[2] 〈愈よ具體的に決定した 草山公園の諸施設 ゴルフリンク、小公園、公共浴場設置 竹子湖迄は自動車道路を開設〉,《臺日》1928年11月28(2);〈草山公園 經營の內容 外いろいろの問題について〉,《臺日》1928年12月7日(2)等。
[3]〈臺北州明年度豫算 總額四百二萬九千餘圓 新事業大小十數〉,《臺日》1928年12月14日(4)。
[4]〈將に現出せんとする 大樂天地草山公園 その計畫の內容/草山市區計畫〉,《臺日》1928年12月15日(7)。
[5]〈建築費約十三萬圓の大公共浴場 善美をつくす其內容 ……草山盆地の諸施設〉,《臺日》1928年12月15日(7)。
[6]〈問題の草山公園計畫 原案可決さる 臺北州協議會第一日〉,《臺日》1928年12月12日(2)。
[7]士林地政事務所藏《土地台帳》。
[8]〈草山行き 道路大改修 圓山から士林街に入らず 山麓に沿うて一直線に〉,《臺日》1929年9月11日(2);〈愈愈草山に出來る モダンな公共浴場 ゴルフリンク其他を廢止又は縮少 消極化された計畫〉,《臺日》1929年10月1日(7)。
[9] 〈愈愈草山に出來る モダンな公共浴場 ゴルフリンク其他を廢止又は縮少 消極化された計畫〉,《臺日》1929年10月1日(7)。
[10]〈草山公共浴場上棟式〉,《臺日》1930年7月16日(N2)。
[11]〈臺北州草山公共場(眾樂園)新築工事概要〉,《臺灣建築會誌》3:2(1931年4月),頁63-64。
[12]〈臺北州草山公共場(眾樂園)新築工事概要〉,《臺灣建築會誌》3:2(1931年4月),頁63-64。
[13]臺北州,《昭和十年十月版 北投草山公共浴場案內》(臺北:臺北州,1935年),無頁碼。
[14]〈草山公共浴場 一般開場日 二十一日と決定〉,《臺日》1930年11月19日(7)。巴士的班次及車資其後有數度調整。
[15]〈循環バスの 發著時間と賃銀〉,《臺日》1930年10月22日(7);〈再び草山溫泉眾樂園案內〉,《華光》1938年11月號,頁33。
[16] 〈溫泉地の循環バス 九月末迄に竣功 臺北、草山、頂北投、北投、臺北間 草山公共浴場竣功と共に運轉〉,《臺日》1930年5月8日(7)。
[17]〈臺北、士林、草山北投を結ぶ 周遊道路も完成 五臺の乘合自動車が定期運行 運賃も從來よりは低廉に〉,《臺日》1930年10月21日(7)。
[18]〈草山浴場 三日間盛況〉,《臺日》1930年11月25日(N4);〈草山の衆樂園 浴客で溢る 二十三日の祭日には 五百餘名の記錄〉,《臺日》1930年11月25日(N2)。
[19]〈サ-ビス改善の草山公共浴場〉,《臺日》1931年3月29日(7)。
[20]〈草山の衆樂園家族室を建增 舊公共浴場は四月から廢止に決定〉,《臺日》1933年1月10日(7);臺北州,《昭和十年十月版 北投草山公共浴場案內》(臺北:臺北州,1935年),無頁碼。
[21]〈草山の舊公共浴場 衆樂館の別館に〉,《臺日》1934年3月17日(7);〈草山衆樂園の 別館近く開放〉,《臺日》1934年4月25日(7)。
[22] 臺北州,《昭和十年十月版 北投草山公共浴場案內》(臺北:臺北州,1935年),無頁碼。
[23] 林獻堂,《林獻堂日記》1935年10月8日。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24] 呂赫若,《呂赫若日記》1942年12月10日。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25] 林獻堂,《林獻堂日記》1948年7月8日。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91225000003,閱覽日期202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