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昀叡 現在到陽明山上可以見到許多由石頭蓋成的房子,這些大多為日治時期已經存在的日人別墅,它們與臺北市區常見的木造宿舍不同,多為灰黑色的石造建築,為什麼用石頭蓋房子?而這些石頭是從哪來的呢? 我們可以從臺北盆地周遭出產什麼樣的石頭,或許會找到一些線索。 臺北盆地可採集到的石材,主要分為安山岩及砂岩兩種。 安山岩質地較硬,又被稱為硬石,其產地包括淡水(觀音山)、內巖、士林、水返腳(汐止)等地,其中觀音山、水返腳產石材色黑,多用於墓碑、石碑製造;而內巖、士林石顏色偏白,大部分使用在公共建築之上。另一方面,相較於安山岩,砂岩質地較為脆弱,多用於排水溝、石牆,生產於內湖、唭里岸等地。 [1] 安山岩主要分為內巖石和士林石。 內巖石主要分布於八里坌堡觀音坑庄,也就是觀音山的南面,以內巖為名,可能與凌雲寺的俗稱有關。從關渡搭船到成仔寮(今五股區成洲里),就有沿著溪流搭建的輕便台車軌道可到採石場,而採掘下來的石頭,則稱為粗石,會先運送到臺北再進行細部加工。 依據 1917 年的調查,其運送量最大為 45 立方公尺,而 9 立方公尺的運費為 55 錢,所以每次運送石頭的費用可達275錢。此種石材為淺灰色(圖一),由於顏色較淺而美麗,十分受到建築業者的喜愛,其中一個建築業者便是澤井組。 澤井組是臺灣幾個主要土木建築業者之一,澤井組在成仔寮內巖、基隆蚵殼港庄(基隆市安樂區、中山區交界)皆擁有採石場,其所開採的石材多用於公共建築、軌道鋪設、護岸工程之上。 [2] 圖一 觀音山凌雲嶺出產的安山岩 資料來源: [中文名紫蘇輝石安山岩(NMNS002788-P004842)]。《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2020/12/10檢索)。 圖二 1914年澤井組規劃的觀音山石材搬運輕便鐵道路線圖 資料來源:「官有地使用許可(澤井市良)」(1913-10-01),〈大正二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三十二卷地方〉,《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5624023。 士林石的產地則是位於石角、雙溪一帶(今士林區)。今天的仰德大道兩旁有多個採石場,從士林車站到達採石場有鋪設軌道運輸,依據 1917 年的調查開採範圍大概十公頃,等同於十個足球場大。 [3] 士林石使用於建物外牆、車寄或玄關等等,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