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以蓁
在日治時期,草山溫泉與北投溫泉因為地理位置鄰近,經常被拿來一起討論,當時的許多旅遊案內書,也常常將草山、北投一起介紹。想想看,假如你生活在1930年代的臺北,假日想到近郊泡泡湯,你會怎麼選擇呢?
交通
交通
臺北到北投溫泉的交通方式有三種:
( 1 ) 火車:1916年,新北投驛開設,對於到北投泡溫泉的人而言,相當方便。要到北投泡溫泉,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搭乘淡水線火車,到新北投站下車,下車後步行便可到溫泉場;行動不便者或是婦女孩童等可以搭乘人力車前往。1930年代,臺北到淡水間的列車一天大約有二十班車次左右。
( 2 ) 蒸汽動車:是一種單節車廂的火車,通行於北門與北投之間,一天有三十四班往返於臺北、北投之間。從臺北站到北投站大約三十分鐘,車資十六錢;到新北投站大約三十五分鐘,車資十八錢。
( 3 ) 公共汽車:士林自動車商會所經營的公共汽車一天有三趟班次往返,包車的價位是,臺北往新北投間,大型單程四圓,來回六圓五十錢;小型單程三圓,來回五圓五十錢。
草山溫泉的交通方面,就比較不便了。從臺北要到草山有兩條路線,分別是從臺北經士林上草山,以及經北投到頂北投上草山。臺北到草山間的公共汽車由巴自動車商會經營,1930年代初,一天有四次往返,分別在上午八點、十一點、下午兩點、四點由臺北發車,上午七點、十點、下午三點、六點則是由草山發車回臺北。 [1]
設施
北投方面,1913年新築北投公共浴場,耗資七萬圓,設有二十坪大浴場、婦人浴場、納涼場等;上層有西式洋樓風格,設有蒸汽汽罐室,可以讓浴水保持溫度,地下埋有三寸的鐵管,這些設施能讓泉水保持清澈不混濁。[2]在開幕的第一天便吸引五百多名旅客前來朝聖。[3]1930年北投溫泉區大約有二十二家旅館、貸席兩戶、料理飲食店兩家、各種團體俱樂部十一家、別莊二十一戶、寺廟一間、其他營業者十二戶,每日旅客流量大約一千人。[4]
草山方面,草山新公共浴場眾樂園於1930年完工,[5]1933年增設家族室,每年浴客數多達四萬人。[6]除了公共浴場外,還有貴賓館、遞信療養所、警察職員療養所等公家機關的設施,也有山梅旅館、巴旅館等民營旅館,但整體而言,各種設施的數量比北投少一些。
北投溫泉區域附近的名勝景點有北投公園、鐵真院、湯守觀音、不動の瀧、硫汽口、臺灣佛教居士林等。附近還有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磺嘴山以及隔著淡水河的觀音山等郊山,但要從北投到這些景點仍有些距離。[7]
草山方面,在春季有櫻花、桃花盛開的景色,附近有尖帽峽、竹子湖等名勝,可以眺望臺北平原、關渡平原、淡水河及對岸的觀音山等風景。在春暖花開之際,草山上有林間登山步道,不只是賞花的雅興,還能眺望風景、登山踏青。還有始政40周年臺灣博覽會草山分館。
北投溫泉的泉質有三種,( 1 ) 單純泉(公共浴場);( 2 ) 硫磺泉(偕行社、星の湯浴場);( 3 ) 酸性泉(瀧の湯),各旅館引進的溫泉性質不同,各自的醫療功效也不同,可參考表一。
資料來源:中島春甫,《北投草山溫泉案內》(臺北:臺南新報社臺北印刷所,1930)。
單純泉的泉質近似箱根的湯本、伊豫的道後、台東的知本、宜蘭的礁溪;硫磺泉泉質近似信州的赤倉、九州的雲仙、下野的湯本以及草山的溫泉;酸性泉泉質近似秋田的玉川溫泉、群馬的草津溫泉和萬座溫泉。除此之外,北投不只是溫泉區,也是著名的聲色場所,店家有分成休憩所、休憩所兼旅館、旅館兼料理店。
資料來源:中島春甫,《北投草山溫泉案內》(臺北:臺南新報社臺北印刷所,1930)。
草山的溫泉泉質,分成東流和西流,東流為強酸性硫磺泉,西流為中性的硫化水,帶有臭氣且混濁,醫療功效較不如北投溫泉。然而草山擁有自然登山步道與美景,適合全家大小出遊,因此雖然溫泉療效看起來沒有北投溫泉那般地化學符號眾多,但大眾依然喜愛草山溫泉,時常會在草山上舉辦各式集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