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以蓁
藤山愛一郎在1932年接手父親的企業帝國,成為臺灣最大的糖業公司—大日本製糖的社長,戰後返回日本後,跨足了政治界,成為政商界很重要的人物。
簡歷
本籍:東京市王子區
學歷:慶應義塾大學政治科
東京住址:東京市芝區白金今里町一四
臺北住所:臺北市北門町八(約位於今臺北車站內)
草山別墅(日糖興業開南俱樂部):頂北投紗帽山398-20番地(今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89號,草山行館)
東京出張所:東京市麴町區丸ノ內二ノ一八、東京都港区芝白金台町一の六○
生卒年: 1897年5月-1985年2月22日

小傳
藤山愛一郎生於1897年5月,父親是著名的實業家王子製紙専務取締役、貴族院議員的藤山雷太,從小便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慶應義塾大學政治科卒業後,1920年,年僅二十三歲的藤山愛一郎就創立集成社,主要經營建築材料的販賣與火災保險。二十六歲時跟著父親同遊歐美,開闊視野。歸國後藤山擔任武藏野鐵道、八王子電機鐵道、國華徵兵保險等公司的要職。[1]
1932年接任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常任取締役。[2]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從 1927年開始,併吞了東洋製糖後,開始了臺灣的製糖的起點,接著陸續合併多家糖業公司。1935年時,合併新高製糖株式會社時,大日本製糖在臺灣已經擁有相當大的規模,將近14萬甲的原料採集區、鐵道668.9哩、7座製糖工廠。之後,大日本製糖進一步併吞昭和製糖、帝國製糖,資本額超越臺灣製糖,成為臺灣糖業界的霸主。[3]直到1944年,資本額已經到一億五千萬元了。[4]
當時被媒體界譽為少壯實業家的藤山愛一郎其實在臺灣、日本、朝鮮、中國之間來回奔波。由於大日本製糖陸續吞併其他糖業公司後,在廣東、海南島等地設立工廠後,藤山常常需要到各地工廠巡查,也因此藤山愛一郎其實鮮少時間待在臺灣。從當時報紙的報導,可以大概了解藤山愛一郎的忙碌行程(參照表1。)

資料出處:《臺灣日日新報》
藤山愛一郎除了大日本製糖會社社長的身份外,在臺灣還擔任了其他要職,例如福大公司社長、臺灣拓殖會社監事、東邦金屬株式會社董事等職。[5]1936年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是以資金3,000萬圓成立半官半民的國策會社。[6]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事業範圍不只在臺灣,也遍及中國華南與南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與福大公司和東邦金屬株式會社等都是以拓墾、開發臺灣殖產資源的公司。
藤山愛一郎在臺灣的住址登記在「臺北市北門町八番地」,[7]大約在今日臺北車站靠近忠孝東路側。此塊地為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及原川繁治所有。[8]由此推測藤山愛一郎可能在臺灣並沒有自己購買土地及房舍,而是向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租賃房屋。
1940年大日本糖業株式會社合併多家公私糖廠,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製糖公司。該年8月,藤山愛一郎向近藤勝次郎和吉田坦藏購入頂北投紗帽山398-20番地、約500坪左右的土地。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記載,1941年藤山愛一郎曾到草山,不確定是否與此次購買的土地有關。[9]1943年11月這裡建造了一棟石造建築,面積為226.93坪,所有權者為日糖興業開南俱樂部;包含木造屋瓦的石造一棟主要建築約203坪、車庫約5坪、木造招待所4坪、石造倉庫2坪、一間分離的房間約10坪、玄關廁所0.7坪。日糖興業全名為大日本製糖興業株式會社,為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1943年改名而成,社址也登記在北門町八番地。[10]「開南」為日本1930年代往華南或東南亞侵略發展時常用的詞彙,開南俱樂部應該也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命名,唯不確定其在公司內的實質活動活容為何。
戰後草山上的土地及房舍皆以日產被國民政府接收,1949年重新修繕、設計,成為蔣介石的官邸;1950年士林官邸完工後,此處改名為「夏季避暑行館」,又稱「草山老官邸」或「後山官邸」。其後久無人居、成荒廢狀態直至2002年決議草山行館為歷史建築,並定名為「草山行館」;2007年遭人放火,僅剩正門與石牆;2011年重建完後再度對外開放。
戰後受到公職追放的影響,藤山愛一郎一度退出政商界。1951年復出,再任日商會頭,並且成為日本航空初代會長。1957年,擔任岸信介內閣的外務大臣;1958年當選眾議院議員,1961年就任經濟企劃廳長官,1964、1966年參選自民黨總裁皆敗選。1976年9月宣布從政界引退,1985年2月22日過世,享年87歲。過世後受勲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從二位。
簡歷
本籍:東京市王子區
學歷:慶應義塾大學政治科
東京住址:東京市芝區白金今里町一四
臺北住所:臺北市北門町八(約位於今臺北車站內)
草山別墅(日糖興業開南俱樂部):頂北投紗帽山398-20番地(今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89號,草山行館)
東京出張所:東京市麴町區丸ノ內二ノ一八、東京都港区芝白金台町一の六○
生卒年: 1897年5月-1985年2月22日

藤山愛一郎照片
資料出處:〈大日本製糖社長藤山愛一郎氏〉,《台日》1937年12月10日(N8)
小傳
藤山愛一郎生於1897年5月,父親是著名的實業家王子製紙専務取締役、貴族院議員的藤山雷太,從小便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慶應義塾大學政治科卒業後,1920年,年僅二十三歲的藤山愛一郎就創立集成社,主要經營建築材料的販賣與火災保險。二十六歲時跟著父親同遊歐美,開闊視野。歸國後藤山擔任武藏野鐵道、八王子電機鐵道、國華徵兵保險等公司的要職。[1]
1932年接任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常任取締役。[2]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從 1927年開始,併吞了東洋製糖後,開始了臺灣的製糖的起點,接著陸續合併多家糖業公司。1935年時,合併新高製糖株式會社時,大日本製糖在臺灣已經擁有相當大的規模,將近14萬甲的原料採集區、鐵道668.9哩、7座製糖工廠。之後,大日本製糖進一步併吞昭和製糖、帝國製糖,資本額超越臺灣製糖,成為臺灣糖業界的霸主。[3]直到1944年,資本額已經到一億五千萬元了。[4]
當時被媒體界譽為少壯實業家的藤山愛一郎其實在臺灣、日本、朝鮮、中國之間來回奔波。由於大日本製糖陸續吞併其他糖業公司後,在廣東、海南島等地設立工廠後,藤山常常需要到各地工廠巡查,也因此藤山愛一郎其實鮮少時間待在臺灣。從當時報紙的報導,可以大概了解藤山愛一郎的忙碌行程(參照表1。)
表1 藤山愛一郎在臺灣的行程
資料出處:《臺灣日日新報》
藤山愛一郎除了大日本製糖會社社長的身份外,在臺灣還擔任了其他要職,例如福大公司社長、臺灣拓殖會社監事、東邦金屬株式會社董事等職。[5]1936年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是以資金3,000萬圓成立半官半民的國策會社。[6]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的事業範圍不只在臺灣,也遍及中國華南與南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與福大公司和東邦金屬株式會社等都是以拓墾、開發臺灣殖產資源的公司。
藤山愛一郎在臺灣的住址登記在「臺北市北門町八番地」,[7]大約在今日臺北車站靠近忠孝東路側。此塊地為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及原川繁治所有。[8]由此推測藤山愛一郎可能在臺灣並沒有自己購買土地及房舍,而是向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租賃房屋。
1940年大日本糖業株式會社合併多家公私糖廠,成為臺灣規模最大的製糖公司。該年8月,藤山愛一郎向近藤勝次郎和吉田坦藏購入頂北投紗帽山398-20番地、約500坪左右的土地。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記載,1941年藤山愛一郎曾到草山,不確定是否與此次購買的土地有關。[9]1943年11月這裡建造了一棟石造建築,面積為226.93坪,所有權者為日糖興業開南俱樂部;包含木造屋瓦的石造一棟主要建築約203坪、車庫約5坪、木造招待所4坪、石造倉庫2坪、一間分離的房間約10坪、玄關廁所0.7坪。日糖興業全名為大日本製糖興業株式會社,為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1943年改名而成,社址也登記在北門町八番地。[10]「開南」為日本1930年代往華南或東南亞侵略發展時常用的詞彙,開南俱樂部應該也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命名,唯不確定其在公司內的實質活動活容為何。
戰後草山上的土地及房舍皆以日產被國民政府接收,1949年重新修繕、設計,成為蔣介石的官邸;1950年士林官邸完工後,此處改名為「夏季避暑行館」,又稱「草山老官邸」或「後山官邸」。其後久無人居、成荒廢狀態直至2002年決議草山行館為歷史建築,並定名為「草山行館」;2007年遭人放火,僅剩正門與石牆;2011年重建完後再度對外開放。
戰後受到公職追放的影響,藤山愛一郎一度退出政商界。1951年復出,再任日商會頭,並且成為日本航空初代會長。1957年,擔任岸信介內閣的外務大臣;1958年當選眾議院議員,1961年就任經濟企劃廳長官,1964、1966年參選自民黨總裁皆敗選。1976年9月宣布從政界引退,1985年2月22日過世,享年87歲。過世後受勲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從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