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司初太郎(1874年1月7日-1944年2月12日)
赤司初太郎,1874年生,日本高知縣人。1895年跟隨軍隊到臺灣,而後憑藉著高超的商業手腕,在臺灣經營各種事業,過世前的1943年,還是17家公司的社長,多家重要公司的董事。1944年病逝東京。
[簡歷]
本籍 日本高知縣
出生 1874年1月7日
過世 1944年2月12日
學歷 兵庫縣神戶市立高等小學校→神戶私立明道館(退學)
居住地(在臺) 台北市明治町二丁目三番地(電1123)(約位於今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38號凱薩大飯店位置)
草山別墅 頂北投紗帽山395-6 (今日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91號)
[小傳]
[1]在1937年的《臺灣人士鑑》中,記載赤司初太郎生於東京市小石川區水道町(今東京市文京區);1940年的《臺灣人士鑑》中,則將赤司的出生地記為東京市澀谷區(今東京市澀谷區)。此處依據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其生父為高知縣人為依據。《臺灣人士鑑》1937年(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頁3;《臺灣人士鑑》1943年(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頁6。
[2]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東京:赤司初太郎傳記編纂會,1948),頁5-6。
[3]除了位於明石町的地址,在1922年《南國之人士》一書中,記載赤司初太郎當時的住址為臺北州臺北市表町二丁目(約今臺北市中正區黎民里一帶),電話五二六番。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頁6。
[4]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東京:赤司初太郎傳記編纂會,1948),頁45-52;「赤司初太郎外三名住所變更屆」(1937-03-17),〈自昭和十二年一月至十四年十二月株式關係書類(臺灣製鹽株式會社)〉,《臺灣鹽業》,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090004-024。
[5]林肇,《伸び行く臺灣》(東京:經政春秋社,1936),頁283-285。
[6]後宮信太郎在臺北的產業,主要是以煉瓦與採礦為主,尤其臺灣煉瓦會社更是讓他有「臺灣煉瓦之王」的稱呼,與赤司初太郎可說是當代臺灣的兩大企業家,彼此之間在企業經營或是私交上都有很深的關係。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東京:赤司初太郎傳記編纂會,1948),頁221-223;何鳳嬌,〈赤司初太郎在臺灣的樟腦經營〉,收於《臺灣學研究》第十六期,頁29。
[7]〈東邦炭礦計畫 日糖一派中心にて〉,《臺日》,1919年9月13日,版03。
[8]〈赤司氏一派の 東邦炭礦 採炭年四十萬噸 に達せん〉,《臺日》,1933年10月16日,版03。
[9]〈東邦炭礦 北海道の彌生炭礦を擴張〉,《臺日》,1934年8月5日,版05。
[10]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東京:赤司初太郎傳記編纂會,1948),頁150-151。 [11]〈高砂ビ-ルに 內地資本が割込 近く增資も行はれる見込〉,《臺日》,1939年7月12日,版02。
[12]〈高砂麥酒の新社長は赤司氏 專務は遠山二郎氏〉,《臺日》,1939年7月16日,版02。
赤司初太郎,1874年生,日本高知縣人。1895年跟隨軍隊到臺灣,而後憑藉著高超的商業手腕,在臺灣經營各種事業,過世前的1943年,還是17家公司的社長,多家重要公司的董事。1944年病逝東京。
圖一 赤司初太郎像
來源:中西利八編,《滿蒙紳士錄 第三版》(東京:滿蒙資料協會,1940),頁567。
[簡歷]
本籍 日本高知縣
出生 1874年1月7日
過世 1944年2月12日
學歷 兵庫縣神戶市立高等小學校→神戶私立明道館(退學)
居住地(在臺) 台北市明治町二丁目三番地(電1123)(約位於今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38號凱薩大飯店位置)
草山別墅 頂北投紗帽山395-6 (今日臺北市北投區湖底路91號)
[小傳]
赤司初太郎,1874年生,高知縣人。[1] 最初並不姓赤司,但由於親生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過世,因此輾轉被父親相識的赤司庄藏收為養子。[2]
1889年他從高等小學校畢業後,白天工作,夜晚則於明道館上學。1893年,他前往北海道開墾,從事木材買賣。1894年日清戰爭之際,他離開北海道,到遼東半島做軍隊的生意;後來因三國干涉還遼,無法繼續待在遼東半島,便想轉往臺灣,後以有馬組工頭的身分,跟著軍隊來到臺灣。自雲林北上之後,他大部分的時間在臺北活動,在各大公司的株主名簿中,登記的地址也都在臺北市。[3]
直到1937年才將住址從臺灣遷至東京(圖二)。[4] 回到東京之後,憑藉在臺灣累積的資本,赤司將事業拓展回日本,而有了赤司財閥的出現。
圖二 「赤司初太郎外三名住所變更屆」(1937-03-17)
來源:〈自昭和十二年一月至十四年十二月株式關係書類(臺灣製鹽株式會社)〉,《臺灣鹽業》,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090004-024。
雖然最初是以有馬組工頭的身分來臺,但赤司很快便在臺展現其商業手腕,他在1896年便成為陸軍的承辦商人。[5]
1898年,赤司在雲林斗六開始他的事業,除了陸軍御用商人的身分以外,他已開始經營日用品雜貨、酒與菸草的買賣,從斗六開始,赤司的事業隨著年月擴張,跨足至樟腦、製糖、酒精、採礦等重要產業,而成為臺灣數一數二的大財閥。除了在公司中擔當重要職務,或是持有眾多股份外,赤司也擔任過臺北州協議會員等公職,但比起在政治界的表現,赤司在商場上佔有的地位影響更為深遠,且更廣為人所知。
赤司在臺北的產業,主要以礦業與製酒為主。早在1919年,赤司初太郎、後宮信太郎、[6] 古賀三千人這三人便有籌設東邦炭礦的打算,[7] 並於臺北士林、金瓜石一帶合併及整頓礦場,至1932年時已達到每年四十萬噸的好成績。[8]在1934年時,版圖甚至擴張至北海道的彌生炭礦、福島縣的信夫硫黃山,進一步拓展東邦採礦的業務。[9]赤司在那之後也持續在東邦炭礦相關公司中擔任社長、顧問等職務。
除了東邦炭礦的相關產業之外,和赤司關係匪淺的後宮信太郎,在收購因主人死亡而被遺族出售的金瓜石礦山時,也是在赤司的折衝下,順利說服大藏省以低利融資的方式,貸款給當時已經欠債累累的後宮。從這段過程中,也不難看出赤司在各界的影響力,以及足以成為橋梁的溝通能力。
赤司擔任社長的公司有:東邦炭礦株式會社、滿州製糖株式會社、昭和製糖株式會社、臺灣紙漿(パルプ)工業株式會社、臺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東邦金屬精煉株式會社、東邦紙漿工業株式會社、臺灣苧麻紡織株式會社、深坂炭礦株式會社、內外建造(ビルディング)株式會社、滿州酒造株式會社、株式會社內外商會、臺灣軌道株式會社、雨龍炭礦株式會社、東邦採礦株式會社、茅沼炭礦株式會社等,其事業範圍不只是在臺灣,也包括日本本國及滿洲等地。[10]
到了1939年,在日本的大日本麥酒、麒麟麥酒、櫻花麥酒收購了後宮信太郎等股東大多數的股份後,原本是臺灣本土的高砂麥酒正式成為日本麥酒公司底下的子公司,[11] 而由赤司出任高砂麥酒的新任社長。[12]
1943年赤司以高砂麥酒代表社長的身分,購入紗帽山395-6的土地,並在此建造房舍。房舍的用途不明,可能是用於給高砂麥酒的員工作俱樂部使用,或是做為接待客人的招待所。現今已經歷整修,無法確認是否為原建築之樣貌(圖三)。
圖三 紗帽山395-6建築現況
來源:2020/10/12 徐薇筑拍攝。
1944年2月12日,赤司初太郎於東京病逝,被追封從六位勳等。
[1]在1937年的《臺灣人士鑑》中,記載赤司初太郎生於東京市小石川區水道町(今東京市文京區);1940年的《臺灣人士鑑》中,則將赤司的出生地記為東京市澀谷區(今東京市澀谷區)。此處依據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其生父為高知縣人為依據。《臺灣人士鑑》1937年(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頁3;《臺灣人士鑑》1943年(臺北:興南新聞社,1943),頁6。
[2]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東京:赤司初太郎傳記編纂會,1948),頁5-6。
[3]除了位於明石町的地址,在1922年《南國之人士》一書中,記載赤司初太郎當時的住址為臺北州臺北市表町二丁目(約今臺北市中正區黎民里一帶),電話五二六番。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頁6。
[4]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東京:赤司初太郎傳記編纂會,1948),頁45-52;「赤司初太郎外三名住所變更屆」(1937-03-17),〈自昭和十二年一月至十四年十二月株式關係書類(臺灣製鹽株式會社)〉,《臺灣鹽業》,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090004-024。
[5]林肇,《伸び行く臺灣》(東京:經政春秋社,1936),頁283-285。
[6]後宮信太郎在臺北的產業,主要是以煉瓦與採礦為主,尤其臺灣煉瓦會社更是讓他有「臺灣煉瓦之王」的稱呼,與赤司初太郎可說是當代臺灣的兩大企業家,彼此之間在企業經營或是私交上都有很深的關係。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東京:赤司初太郎傳記編纂會,1948),頁221-223;何鳳嬌,〈赤司初太郎在臺灣的樟腦經營〉,收於《臺灣學研究》第十六期,頁29。
[7]〈東邦炭礦計畫 日糖一派中心にて〉,《臺日》,1919年9月13日,版03。
[8]〈赤司氏一派の 東邦炭礦 採炭年四十萬噸 に達せん〉,《臺日》,1933年10月16日,版03。
[9]〈東邦炭礦 北海道の彌生炭礦を擴張〉,《臺日》,1934年8月5日,版05。
[10]土師清二,《赤司初太郎伝》(東京:赤司初太郎傳記編纂會,1948),頁150-151。 [11]〈高砂ビ-ルに 內地資本が割込 近く增資も行はれる見込〉,《臺日》,1939年7月12日,版02。
[12]〈高砂麥酒の新社長は赤司氏 專務は遠山二郎氏〉,《臺日》,1939年7月16日,版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