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義信(1881年12月24日-1969年2月5日)
那一年,我在草山買了35個足球場蓋院子
簡歷
店號 山本炭礦
本籍 千葉縣長生郡五鄉村綱島716番地
生卒 1881(明治14)年12月24日-1969年2月5日
學歷 千葉縣綱島小學校高等科
居住地
基隆廳基隆堡基隆街哨船頭181(?)番地(1907)
臺北廳石碇堡暖暖街東勢坑15番地(?-1916)
臺北廳擺接堡大安藔庄大安藔2番地(1916-1921?)
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板橋369番地(1921?-1945)
草山別墅
頂北投紗帽山499番地
那一年,我在草山買了35個足球場蓋院子
作者:林東昇
在臺灣,山本義信找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接著投入礦業、組織家庭、從事地方公共事務,甚至還花了大筆金錢建設了他理想中的庭院。山本在臺灣渡過他人生最精華的青壯年,同時也在臺灣留下了許多足跡。
山本義信擔任板橋街長時之照片
資料來源:淀川喜代治,《板橋街誌》(臺北州:板橋街役場,1933年),無頁碼。
簡歷
店號 山本炭礦
本籍 千葉縣長生郡五鄉村綱島716番地
生卒 1881(明治14)年12月24日-1969年2月5日
學歷 千葉縣綱島小學校高等科
居住地
基隆廳基隆堡基隆街哨船頭181(?)番地(1907)
臺北廳石碇堡暖暖街東勢坑15番地(?-1916)
臺北廳擺接堡大安藔庄大安藔2番地(1916-1921?)
臺北州海山郡板橋街板橋369番地(1921?-1945)
草山別墅
頂北投紗帽山499番地
山本義信,1881年出生於日本千葉縣,為家中次子。1888年起就讀於故鄉之綱島小學校,後繼續就讀該校高等科。1900年5月,山本義信自神戶來臺灣找工作。[1] 起初他可能於當地經營漁船用品的臺灣人王玉水手下工作,並在1905年於臺北開了分店,獨立經營。[2] 受到日俄戰爭的影響,漁船店的生意相當興盛。當時山本義信經營的支店,雇用了30位店員,他自己也擁有一艘名為「大成丸」的船隻,價值兩萬六千圓。[3]
其後,受到一邊從事船具店,一邊從事礦業的王玉水影響,山本義信也開始將目光放到礦業上。山本和其弟精一在1912年至1917年間,取得石碇堡暖暖街東勢(今日基隆市暖暖區)和臺北廳擺接堡大安寮庄、頂埔庄、馬祖田庄等地(皆位於今日新北市土城區)礦區。由於鑛業經營有成,山本義信在1916年離開船具店,於隔年8月成立了資本額10萬圓的「山本鑛業合資會社」。 [4] 同時他也在當時作為土城一地儲煤場的板橋車站(今日臺北捷運府中站)前設置公司的事務所。[5] 他一面以礦業營收、一面以將礦區擔保向銀行借錢的方式,不斷擴大營業規模,陸陸續續以個人名義再取得海山堡成福庄(今日新北市三峽區)、三層庄(今日桃園市大溪區)等地煤礦,並在1920年將公司名稱改為「山本炭鑛」,此後便一直使用至1945年。[6]據《臺灣礦業統計》中數據來看,山本炭鑛在1927至1932年之間,共賺進125萬餘圓;[7]雖然不知道成本損益,但此營業額並不算低。同時,由於山本炭鑛事業的擴張,使山本在礦業上有一定的發言權。1920年代起,他在臺灣礦業會和臺灣炭業組合中擔任重要職位。1935年舉行的始政四十週年臺灣博覽會,他也作為礦山館石炭部的委員參與規劃,並參與博覽會連帶的相關產業活動,例如接待日本鑛業會來臺的視察旅行等等。
其後,受到一邊從事船具店,一邊從事礦業的王玉水影響,山本義信也開始將目光放到礦業上。山本和其弟精一在1912年至1917年間,取得石碇堡暖暖街東勢(今日基隆市暖暖區)和臺北廳擺接堡大安寮庄、頂埔庄、馬祖田庄等地(皆位於今日新北市土城區)礦區。由於鑛業經營有成,山本義信在1916年離開船具店,於隔年8月成立了資本額10萬圓的「山本鑛業合資會社」。 [4] 同時他也在當時作為土城一地儲煤場的板橋車站(今日臺北捷運府中站)前設置公司的事務所。[5] 他一面以礦業營收、一面以將礦區擔保向銀行借錢的方式,不斷擴大營業規模,陸陸續續以個人名義再取得海山堡成福庄(今日新北市三峽區)、三層庄(今日桃園市大溪區)等地煤礦,並在1920年將公司名稱改為「山本炭鑛」,此後便一直使用至1945年。[6]據《臺灣礦業統計》中數據來看,山本炭鑛在1927至1932年之間,共賺進125萬餘圓;[7]雖然不知道成本損益,但此營業額並不算低。同時,由於山本炭鑛事業的擴張,使山本在礦業上有一定的發言權。1920年代起,他在臺灣礦業會和臺灣炭業組合中擔任重要職位。1935年舉行的始政四十週年臺灣博覽會,他也作為礦山館石炭部的委員參與規劃,並參與博覽會連帶的相關產業活動,例如接待日本鑛業會來臺的視察旅行等等。
在山本發展礦業的同時,為了作業效率,他在1920年代搬到板橋庄的板橋車站的事務所附近(應為板橋369番地),為他後來在板橋一地從事公共事務之開端。1920年地方改制之後,山本義信參與了各地方層級之活動。他曾擔任庄協議會員(1922.10-1924.9)、板橋庄庄長(1924.10-1929.6)、板橋街街長(1929.6-1930.9);而州層級上也曾被任命為臺北州協議會員(1926.10-1936.9),1936年改制後被選為臺北州會議員(1936.10-1944)。在他從事地方自治活動的過程中,一方面以街庄長身份主導地方建設,例如:1927年板橋上水道的工程、1928年板橋公會堂及運動場建設等等,一方面他也以州協議會員身份,爭取板橋地區的權益。[8]
除了礦業、公共事務外,山本最有名的事蹟之一是他在草山建造的別莊「羽衣園」。根據他自己所寫的〈陽明山公園の沿革〉,羽衣園的起源,最早可上溯至1923年的秋天,他在去觀音山途中,從三重往七星山眺望,覺得風景很美,在草山上建設公園的念頭便油然而生。[9]雖然從遠處看似優美,不過當山本義信實際深入草山查看,他所見到的是「被雜草以及茅草所覆蓋、荒廢的不毛之地」,但由於從山上往下眺望的景緻很好,因此他仍舊在頂北投紗帽山的大庄地域收購了廣大土地以興建公園。[10]最早是1926年11月,他先購入了包含紗帽山499番地、今日花鐘北方約3.5甲的一片土地(圖2中央深綠色處);[11]接著他以該片土地的西側為中心,買入了超過20甲的土地。
(1)山本義信的土地購買時間可分為6個區段,1926年7月至1927年6月;1927年7月至1928年6月;1928年7月至1929年6月;1931年7月至1932年6月;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1936年7月至1937年6月。為上圖顏色深至淺。
(2)1927年7月至1928年6月,山本開始購入499番地東側的土地,這裡應該是他建設公園的最理想位置,但後來可能在買入土地或是建設上有其他不利因素,僅購入了部分土地,後來便轉向購買西側土地。1928年7月至1929年6月他買入了11甲、1931年7月至1932年6月買入了5.2甲、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買入了5.3甲,並於此期間接壤於當時的北投-草山道路。最後土地資料中有山本購入土地的資訊是在1936年7月至1937年6月之間,他買入了0.7甲土地。
山本在草山最早建造的房舍在紗帽山499號土地,此地共建了2棟房舍。[12]第一棟是30.69坪的日本式木造住家,為1928年(或1929年)建造,[13]應為山本義信自用之別墅,今臺北市政府的陽明公園招待所應該就是拆除此棟建物而在原地重建者;第二棟為12.5坪的日本式木造住家,位於第一棟的下方,1931年5月建造,可能是山本別莊管理者的居所,今日在原地也有戰後重新整建的房舍。
由於山本並不是長住在草山上,因此草山上的別墅一直都有雇人看管。1929年7月,報紙報導,因為暴風雨,山上土石滑落,壓垮山本別墅的屋頂,導致管理人磯崎菊太郎受傷,其妻とく(德子)不幸身亡的消息。[14]1931年建造的房舍,應該是在這次暴風雨後重新建造的。其後,這兩棟房屋都交由居於該處的坂口綠一負責納稅管理。[15] 戰後這兩棟房舍被登錄於山本炭鑛的財產,被臺灣煤業監理委員會所接收,起初作為蔣介石的別館,1949年設置草山管理局後則改歸該局所管理。[16] 除了這兩棟房舍外,另有5棟房舍被記錄在他的名下。[17]
山本一面持續收購土地和蓋房子,一面自1928年起開始著手建設公園,即是後來有名的「羽衣園」。羽衣園這個名字雖然後來一直和山本義信連結在一起,但其實並不是山本義信取名的。在羽衣園成立之前,這裡即有人稱「羽衣之瀧」的瀑布,山本應該是轉用了這個名字,作為自己庭園的名稱。[18]
地闢坡陀築一齋,幾回來此放吟懷。
夭桃似錦迎人笑,躑躅初紅特地佳。
指掌山河舒眺望,賞心泉石費安排。
結鄰且待誅茅日,顧得看花旦夕偕。
除了礦業、公共事務外,山本最有名的事蹟之一是他在草山建造的別莊「羽衣園」。根據他自己所寫的〈陽明山公園の沿革〉,羽衣園的起源,最早可上溯至1923年的秋天,他在去觀音山途中,從三重往七星山眺望,覺得風景很美,在草山上建設公園的念頭便油然而生。[9]雖然從遠處看似優美,不過當山本義信實際深入草山查看,他所見到的是「被雜草以及茅草所覆蓋、荒廢的不毛之地」,但由於從山上往下眺望的景緻很好,因此他仍舊在頂北投紗帽山的大庄地域收購了廣大土地以興建公園。[10]最早是1926年11月,他先購入了包含紗帽山499番地、今日花鐘北方約3.5甲的一片土地(圖2中央深綠色處);[11]接著他以該片土地的西側為中心,買入了超過20甲的土地。
1926年後山本義信在草山所購買的土地
資料來源:自行繪製,資訊來源為士林地政事務所藏之《土地臺帳》與《土地登記簿》。
說明:
(1)山本義信的土地購買時間可分為6個區段,1926年7月至1927年6月;1927年7月至1928年6月;1928年7月至1929年6月;1931年7月至1932年6月;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1936年7月至1937年6月。為上圖顏色深至淺。
(2)1927年7月至1928年6月,山本開始購入499番地東側的土地,這裡應該是他建設公園的最理想位置,但後來可能在買入土地或是建設上有其他不利因素,僅購入了部分土地,後來便轉向購買西側土地。1928年7月至1929年6月他買入了11甲、1931年7月至1932年6月買入了5.2甲、1934年7月至1935年6月買入了5.3甲,並於此期間接壤於當時的北投-草山道路。最後土地資料中有山本購入土地的資訊是在1936年7月至1937年6月之間,他買入了0.7甲土地。
山本在草山最早建造的房舍在紗帽山499號土地,此地共建了2棟房舍。[12]第一棟是30.69坪的日本式木造住家,為1928年(或1929年)建造,[13]應為山本義信自用之別墅,今臺北市政府的陽明公園招待所應該就是拆除此棟建物而在原地重建者;第二棟為12.5坪的日本式木造住家,位於第一棟的下方,1931年5月建造,可能是山本別莊管理者的居所,今日在原地也有戰後重新整建的房舍。
由於山本並不是長住在草山上,因此草山上的別墅一直都有雇人看管。1929年7月,報紙報導,因為暴風雨,山上土石滑落,壓垮山本別墅的屋頂,導致管理人磯崎菊太郎受傷,其妻とく(德子)不幸身亡的消息。[14]1931年建造的房舍,應該是在這次暴風雨後重新建造的。其後,這兩棟房屋都交由居於該處的坂口綠一負責納稅管理。[15] 戰後這兩棟房舍被登錄於山本炭鑛的財產,被臺灣煤業監理委員會所接收,起初作為蔣介石的別館,1949年設置草山管理局後則改歸該局所管理。[16] 除了這兩棟房舍外,另有5棟房舍被記錄在他的名下。[17]
山本一面持續收購土地和蓋房子,一面自1928年起開始著手建設公園,即是後來有名的「羽衣園」。羽衣園這個名字雖然後來一直和山本義信連結在一起,但其實並不是山本義信取名的。在羽衣園成立之前,這裡即有人稱「羽衣之瀧」的瀑布,山本應該是轉用了這個名字,作為自己庭園的名稱。[18]
位於羽衣園北方的羽衣之瀧
資料來源:佐藤政藏編,《大屯山彙と溫泉:其の地方と溫泉の歷史及び交通案內 附近の探勝とハイキング海水浴案內》,
臺北市:臺灣產業評論社,1937,頁80。
臺北市:臺灣產業評論社,1937,頁80。
由於山本的公園計畫相當龐大,他聘請造園技師坂口孫市來設計庭園,運用該地豐富的水源,製造溪流、池塘;以奇形怪狀的岩石及青苔,打造日式風格的庭園。山本也移植平戶杜鵑、臺灣櫻、內地櫻、楓樹、桃樹、松樹等各種植物和花木到庭院內。大約與此同時,山本義信自1931年前後起,也投注心力於臺灣緋櫻的改良,應該和羽衣園內的花樹移植有所關聯。[19]1933年2月報上有羽衣園緋櫻滿開之報導。該文寫道由於山本義信對櫻花施肥,因此比竹子湖警官派出所前的櫻花開得更好。此報導中也提到從草山郵局到羽衣園已鋪設平坦的道路,可通行汽車;從羽衣園能夠盡收臺北平原於眼底,甚至最遠還可以看到新竹州下的山群,可以由此想像羽衣園的景緻。[20]
雖然羽衣園是山本的私人庭園,但是山本的態度十分開放。羽衣園設有遮陽藤棚,供大眾免費使用;羽衣園的管家甚至免費提供茶水給登山遊客。在臺北州議會上,他也曾以州會議員的身分,質詢草山道路整修問題,希望能提供遊客更方便的交通。[21]
在山本的經營下,羽衣園的美景遠近馳名,吸引了許多登山遊客和文人雅士前來,例如曾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以及臺灣文化協會的陳逢源,便有多首與羽衣園有關之詩句,經常提到各種花在園中綻放的樣貌以及他賞花的心情。
地闢坡陀築一齋,幾回來此放吟懷。
夭桃似錦迎人笑,躑躅初紅特地佳。
指掌山河舒眺望,賞心泉石費安排。
結鄰且待誅茅日,顧得看花旦夕偕。
這首〈草山羽衣園為山本主人題〉,可以看到陳逢源當時經常拜訪此園,詩中也描寫到園中燦爛的桃花與杜鵑花,他也懂得山本義信在山、水、石上面的精心安排,並期待能與山本有進一步之往來。[22]不僅是臺灣人,日本人志和敏夫的〈羽衣園の春〉詩句中,也寫著在春暖之時,他便到了羽衣園,細細品味著當中的緋櫻、杜鵑等的花開,並說當時來到此處的人有些在賞花賞累了則去泡湯,花和溫泉相輔相成。[23]
甚至到臺灣考察鴉片制度的福建省政府委員林知淵,在1937年再次來臺時表示,他在1935年來臺參觀博覽會時,曾拜訪過山本義信的草山別莊,從此便被「魅惑」,回國後甚至五度夢見羽衣園,因此他這次一到臺灣,便立刻奔赴山本義信的草山別莊。[24]從這個小插曲可以想見,當時的羽衣園確實是深具魅力。
羽衣園明信片
資料來源:臺灣記憶,出版項不詳,時間不詳。
資料來源:〈花見客で草山の賑ひ〉,《臺日》,1938年3月2日,版次7。
在羽衣園漸享有盛名後,由於當時羽衣園北方的大庄平臺地(今日陽明書屋附近)有相當良好的視野,能夠眺望草山溫泉、北投溫泉、竹子湖等地街道以及臺北平原,因此山本在1937年前後,也有在此種植梅花並建設飯店的計畫,但後來似乎未能執行。[25]
山本義信在羽衣園植櫻種樹之經驗,成為了後來大屯山國立公園及造林計畫的參考。1940年起,臺北州官民準備在大屯國立公園進行紀念活動,想要植栽櫻花,山本多次於會中提出有關意見。根據他多年的經驗,他指出櫻花不像是相思樹般能夠簡單地種植,必需勤於施肥;他也提出紗帽山風太強、土地過於傾斜、容易流失泥土,本不適合種植櫻花,因此改選他地種植方為上策。[26]
雖然山本義信經營羽衣園看起來相當順利,但其實並非如此。例如1941年有報導說當時草山一帶的桃林染上病菌,由於山本義信未積極採取對策,而導致其園內桃樹全數死亡。[27]此外,高額的建築費用,也成為問題。山本主要是靠著採集砂金與煤炭的利得,才能營造羽衣園。據〈山本家の記録〉說,新建公園和上述房舍的總工程費高達500萬日圓,約為今日新臺幣約140億,可知建設羽衣園花費之劇。[28]而這樣的狀況在邁入戰爭後,更因為相關資源短缺,各種建設不得不中斷。
戰後,山本義信在1946年11月10日被遣送回日本,後來一直居住在故鄉五鄉村中、其妻子てつ的娘家深山家。根據《山本家の記錄》中的描述,他們回日本時有攜帶了一些骨董、書畫,但很快就為了生活費而被全數變賣掉,可知山本義信回日本後,生活狀況並不是很好。[29]不過,1956年3月,山本義信曾回來過臺灣一次。其原因是1955年12月時,美國駐法國大使威廉.C.布萊德(William.C.Bullitte)在結束他於法國的職務後,回國途中拜訪了臺灣,受時任總統蔣介石招待而停留在羽衣園一個月,原本休息過後便要返國,但因為受當地的美景感動,使得他在隔年一月又飛往日本直接向山本義信表達感謝之意。就在這樣的原因下,山本義信在1956年3月受到國民政府邀請,再度來到臺灣,除了造訪其在臺灣的重心山本炭鑛(當時已改名為海山煤礦)以及他在臺灣所認識的人們外,他也下宿於羽衣園中。[30]拜訪後沒多久,1958年,山本義信罹患了口腔癌,並於1968年2月逝世。[31]
山本義信年表
1881/12 出生於千葉縣長生郡
1900/5(12) 渡臺,於王玉水手下從事漁船用品工作
1905 山本於臺北開設漁船用品店的分店
1912 開始從事礦業
1920/10 擔任板橋庄協議會員(-1924/9)
1923 擔任臺灣礦業會理事(-1945)
1924/10 擔任板橋庄長(-1929/6)
1926/10 擔任臺北州協議會員(-1936/9)
1926/11 買入頂北投紗帽山499番地等土地
1928 開始建築羽衣園與別墅
1929/6 擔任板橋街長(-1930/9)
1929/11 擔任臺灣炭業組合副組合長
1935 擔任始政四十周年臺灣博覽會礦山館石炭部委員
1936/10 被選為臺北州會議員(-1944)
1940 擔任大屯國立公園奉祝記念櫻植栽事業委員
1941 被選為臺北州州參事會員(-1944)
1946/11 回到千葉縣茂原市
1956/1 與原駐法美國大使威廉.C.布萊德會面
1956/3 受國民政府邀請拜訪臺灣,並投宿於羽衣園
1968/2 去世
[1]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新北:私立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3),頁18-19。此時間是根據其外甥山本孝一郎整理之《山本家の記録》;橋本白水所著之《臺灣統治と其功勞者》一書中,則是記載他是在當年12月14日渡臺。
[2]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20-23。
[3] 永田城大,《臺灣發展と功勞者の足跡》,頁196。〈滊船大成丸國籍證書送付ノ件(基隆山本義信)〉,《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典藏號00001312008,1907年12月28日。
[4]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34-36。
[5]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36-37。〈臺北廳擺接堡後埔庄地內鑛業用地使用開始届(山本鑛業合資會社)〉,典藏號00006735001,1919年3月18日。
[6]〈鑛業權債權擔保抹消及擔保許可(債權者商工銀行、債務者山本義信)〉,《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典藏號00006570025,1918年12月16日。
[7] 依據《臺灣礦業統計》第二十五至第三十,1927年至1932年間、各年度的山本炭鑛所產出的煤炭價額分別為293,200、284,811、265,325、172,800、131,550、108,816(單位皆為圓)。從這裡也可以了解為何山本義信後來要和基隆顏家組織臺灣炭業組合向總督府陳請,因為確實在收入上受到撫順等地煤炭進口的大幅影響,1927年時,山本炭鑛產出的煤炭每噸為8.3圓,但到1932年每噸價格只剩下5.1圓。
[8] 〈板橋庄長及庄史員全部 提出辭職願〉,《臺日》,1927年4月23日,版次4。〈山本義信氏寄附萬圓 建設運動場〉,《臺日》,版次n04。
[9]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62。
[10]原文載於山本義信,〈陽明山公園の沿革〉,轉引自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63。
[11]包含了土地番號57、58、60、61、62、63、64、499,為山本義信在大庄地域購入土地的中心,也是今日作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後山公園核心之陽明公園的大部分區域。
[12]士林地政事務所藏,《土地臺帳》,頂北投紗帽山第499番號;〈山本炭礦清算狀況報告書〉,《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檔案》,1946-1947,頁48。
[13]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第63頁中,寫道山本義信在〈陽明山公園の沿革〉中紀錄紗帽山499番地較大棟的別墅是1928年所建,但在戰後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檔案中則是記錄該棟房舍是在1929年4月所建。
[14]〈草山の豪雨 別莊番人夫妻壓死 臺北州下の被害〉,《臺日》,1929年7月1日,版次7。
[15]士林地政事務所藏之《土地臺帳》頂北投紗帽山第499番號中所記載。但未記載時間,因此無法得知何時改由坂口管理。
[16]〈山本炭礦清算狀況報告書〉,《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檔案》,1946-1947,頁48。
[17]在紗帽山48番地有1棟臺灣式石造住家(約18坪餘);紗帽山70、79、84番地有3棟臺灣式土角造住家(分別為27、63、22坪餘),都是山本義信所有。而戰後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檔案,還可以看到一棟建於1934年1月、佔地48坪的臺灣式土角造住家,也是屬於山本炭礦所有。因登記坪數不一致,或許與前述房舍不同,如果是這樣,除了499番地上的兩棟外,山本在草山可能還擁有5棟房舍。
[18]默軒生,〈羽衣の瀧に遊ふ(附、御靈の溫泉)〉,《臺日》,1923年6月24日,版次7。〈頂北投の新浴場 羽衣の瀧附近に〉,《臺日》,1923年6月28日,版次7。
[19]原文載於山本義信,〈陽明山公園の沿革〉,轉引自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63-64。佐藤政藏編,《大屯山彙と溫泉:其の地方と溫泉の歷史及び交通案內 附近の探勝とハイキング海水浴案內》,頁79-81。
[20]〈湯の里草山に櫻の新名所 滿開の羽衣園の緋櫻〉,《臺日》,1933年2月27日,版次7。
[21]〈櫻や桃や 咲き初む 草山の羽衣園〉,《臺日》,1934年3月1日,版次7。〈基隆臺北間の鋪裝 速かに完成希望 『公債の關係から五ケ年となつた』 臺北州協議會(第二日) 野口知事から陳辯〉,《臺日》,1935年12月21日,版次2。
[22]陳逢源,〈草山羽衣園為山本主人題〉,《溪山煙雨樓詩存》,取自《臺灣古典漢詩詩文》網站。根據李貞瑤,〈陳逢源之漢詩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此詩創作於1941年。
[23]〈羽衣園の春〉,《臺灣鐵道》346,1941年5月15日,頁95。
[24]〈無絃琴〉,《臺日》,1937年3月3日,版次n01。
[25]佐藤政藏編,《大屯山彙と溫泉:其の地方と溫泉の歷史及び交通案內 附近の探勝とハイキング海水浴案內》,頁81-82。
[26]大屯國立公園協會,《紀元二千六百年奉祝記念大屯國立公園內櫻植栽報告》,頁16。
[27]〈草山の桃林に 褐斑病が發生〉,《臺日》,1933年5月17日,版次7。
[28]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63。
[29]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105。由於當時山本義信老家已有其長兄彌一郎一家居住,因此在他們回國之後便寄居於其妻子的娘家。
[30]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101、106-107。
[31]布施優子,〈日治時期山本炭鑛之研究〉,頁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