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育慧
1927年的臺灣八景募集活動公告
出處:〈臺灣八景募集〉,《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5月29日,版7。
簡介
為了促進觀光及宣傳臺灣,臺灣日日新報社在1927年6月10日至7月10日舉辦了臺灣八景票選比賽,引起臺灣各地熱烈迴響,當時臺灣僅400多萬人口,投出的票數竟然高達3億票。票選結束後,送交審查委員選出二別格、八景十二勝,草山與北投並列為十二勝之一。
八景的起源
「八景」,代表著當地八個最具代表性的景色。臺灣的「八景」一詞最早見於1696年刊行之高拱乾補纂的《臺灣府志》中〈臺灣府八景〉,分別為位在當時府城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澄臺觀海」、「裴亭聽濤」;北部的「雞籠積雪」與「東溟曉日」;澎湖的「西嶼落霞」。[1]
日治時期首度出現與清代較為不同的臺灣八景是在1913年,作者「讀古村莊主人」於《臺灣日日新報》發表〈臺灣八景〉一文,提到過去的八景因為交通不便而以臺南為中心,其餘地點多為想像的景色。因此作者認為在交通便利後的臺灣八景應是「合歡旭日」、「南岬月明」、「新高倒影」、「珠潭浮嶼」、「關渡歸帆」、「東海石屏」、「北島觀潮」、「旗後落霞」,其描述方式與清代類似,且仍為作者自己的主觀認定,同時帶有政治色彩。[2]
投票活動開始
受到日本內地票選「日本新八景」活動的影響,1927年5月,臺灣日日新報社表示將舉辦「臺灣八景募集」活動,由大眾投票選出足以代表臺灣的名勝地。[3] 6月5日公布活動規則,投票時間為紙上發表6月10日起至7月10日止;一張投票函只能投一個地點,但一人可以投票多張;報社為鼓勵參加,提供豐厚的抽獎獎品。[4] 活動開始後,《臺灣日日新報》刊登專文論述為何舉辦此活動,說明臺灣位處亞熱帶,具有日本罕見的豐富山水美景,亦有人文的名勝舊跡,但過往日本人對於臺灣的印象都是流行病和兇惡的蕃人,而總督府的宣傳政策主要在產業方面,因此藉由此募集活動宣傳美景,並且當選地的交通、住宿等設備應更加完善,吸引更多的旅客來到臺灣這些獨特的風景名勝地,進而改變對臺灣的印象。[5]
相較於歷史悠久的「八景」,「十二勝」概念的出現可能是受到「日本新八景」的影響。自6月6日起,《臺灣日日新報》中可見一系列對此活動的回響投書,投書者共30名,包含16位各級官員。其中的總督府殖產局長片山三郎提出:「可將未入選八景,卻仍具代表意義的風景名勝選為十二勝,以臺灣八景十二勝的名義一同進行內外宣傳。」[6]
投票期間,每日皆公告各景點至前一日中午所整理的得票數於報紙上,並不定時介紹各候補地的風光與各地區投票的盛況。7月29日公布最終大眾投票結果的前20名為臺灣八景候補地,轉交由審查委員開會討論。總計1個月間,投票共計3億5,963萬4,906票,與當時臺灣人口433萬7,000人比起來,投票數十分驚人。[7] 同年稍早舉行的「日本新八景」票選活動,總票數也不過9,348萬餘票。 [8]
最終結果出爐
在由部分審查委員所組成的「小委員會」於8月詳細調查或實地訪查之後,8月25日,審查委員舉辦第二回總會,決定「神域臺灣神社」和「靈峰新高山」列於別格;八景為八仙山、鵝鑾鼻、太魯閣峽、淡水、壽山、阿里山、基隆旭岡、日月潭;十二勝為八卦山、北投草山、角板山、太平山、大里簡、大溪、霧社、虎頭埤、五指山、旗山、獅頭山、新店碧潭。[9] 活動期間,草山也作為候補地被介紹。報導內提到草山被稱作「臺灣的小箱根」,只要在士林車站搭乘公車即可到達,位於海拔1,200公尺的山間溫泉正是夏季避暑好地方,並強調硫磺泉為其特色,就連皇太子都曾一遊,且從草山到北投的溪流附近能夠俯瞰臺北平原,是北部數一數二的絕景。[10]
草山的投票名次落差大,最好的成績一度衝刺至第6名,結果人氣投票卻不在前20名內。因審查規定第四條寫道「若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雖在21位以下,亦得為八景候補地」,最終公布名單上和北投合併成為十二勝之一。[11]
活動結束後
活動後影響仍持續擴大,官民各界都致力於透過宣傳讓「臺灣八景十二勝」的概念更加深植人心。9月1日,日日新報發行臺灣八景繪葉書,一套共10張,售價為20錢。[12]
也有不少商家製作「臺灣八景煎餅」,例如臺北的煎餅工廠「一厘堂」販售每組內含10片(八景與二別格)煎餅與各景點的圖片和解說,以鐵盒包裝,煎餅口味分為鳳梨和芭蕉,另有尺寸較小的十二勝煎餅。[13] 菓子鋪「勉強堂」亦曾販賣香蕉與鳳梨口味的煎餅,一罐10片,價格為90錢和1圓20錢。 [14]
[1] 高拱乾於1691-1695年擔任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為當時臺灣的實際統治者。安平上有熱蘭遮城遺跡,為臺江內海其中最大的一個沙洲;「沙鯤」指沙洲,共七鯤鯓;「鹿耳」即鹿耳門,是當時臺灣最重要港口;「澄臺」與「裴亭」皆為高拱乾於臺灣道署內所建之亭臺。「雞籠」為今基隆地區;「東溟」泛指東海。「西嶼」則是臺廈往來必經之地。徐慧鈺,〈臺灣地景的第一道虹彩─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志》所載〈臺灣八景詩〉之詩意探討〉,《長庚人文社會學報》9:2(2016年10月),頁221-260。
[2] 讀古村莊主人,〈臺灣八景〉,《臺灣日日新報》,1913年10月31日,版13。蔡承叡,〈臺灣八景演變與旅遊發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頁78-82。
[3] 〈臺灣八景募集〉,《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5月29日,版7。
[4] 當時官製明信片零售價為2錢,但臺灣八景的相關報導中亦有「1萬枚投票紙1圓」、「10萬枚含印刷20圓」等大量採購之廣告刊登。吳兆宗,〈昭和2年臺灣八景募集活動及其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頁34-36。〈臺灣八景投票者への賞品ご記念品〉,《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6月11日,版n02。
[5] 〈臺灣八景請為投票〉,《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6月5日,版2。
[6] 「日本新八景」活動共選出八景、二十五勝、一百名所。〈本社の八景募集の反響/隱れた幾多の 名勝地が現はれ すさび易い植民地生活に 潤ひを與へて欲しい〉,《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6月13日,版n02。吳兆宗,〈昭和2年臺灣八景募集活動及其影響〉,頁17-25。
[7] 〈臺灣八景審查委員 近く第一囘總會を開催〉,《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1日,版2。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一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9),頁29。
[8] 〈日本新八景、新百景、國立公園及び臺灣八景に關する諸報〉,《臺灣山岳》2(1927年9月),頁100。
[9] 〈臺灣八景 大體の審查成る 九日の小委員會 尚綿密な審查を重ね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10日,版5。〈臺灣八景決定 二十五日鐵道ホテルに於ける 最後の審查委員會で 同時に別格二景 及十二勝も決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27日,版5。
[10] 箱根位於神奈川縣西部,為日本自古以來的溫泉名勝地。〈臺灣八景候補地草山溫泉の風光〉,《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7月8日,版n02。
[11] 〈臺灣八景審查規定〉,《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27日,版4。〈臺灣八景決定 二十五日鐵道ホテルに於ける 最後の審查委員會で〉,《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27日,版5。
[12] 〈臺灣八景繪葉書〉,《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1日,版7。
[13] 〈雙絕と 臺灣八景 を宣傳する 新意匠煎餅 賣出さ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0月23日,版n02。
[14] 〈臺灣八景煎餅〉,《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8日,版5。〈土産物用の八景煎餅〉,《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16日,版5。
[15] 〈臺灣八景十二勝への 遊覽者に對し 二等乘車賃も割引 詳細は鐵道部へ問合されよ〉,《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2月30日,版n02
[16] 臺灣遊覽券就像是現在的「周遊券」,一張遊覽券即可搭乘旅途中所需之交通工具,且較一般車船票便宜。曾山毅,〈台湾八景と植民地台湾の観光〉,《立教大学観光学部紀要》5(2003年3月),頁65-74。
八景的起源
「八景」,代表著當地八個最具代表性的景色。臺灣的「八景」一詞最早見於1696年刊行之高拱乾補纂的《臺灣府志》中〈臺灣府八景〉,分別為位在當時府城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澄臺觀海」、「裴亭聽濤」;北部的「雞籠積雪」與「東溟曉日」;澎湖的「西嶼落霞」。[1]
日治時期首度出現與清代較為不同的臺灣八景是在1913年,作者「讀古村莊主人」於《臺灣日日新報》發表〈臺灣八景〉一文,提到過去的八景因為交通不便而以臺南為中心,其餘地點多為想像的景色。因此作者認為在交通便利後的臺灣八景應是「合歡旭日」、「南岬月明」、「新高倒影」、「珠潭浮嶼」、「關渡歸帆」、「東海石屏」、「北島觀潮」、「旗後落霞」,其描述方式與清代類似,且仍為作者自己的主觀認定,同時帶有政治色彩。[2]
投票活動開始
受到日本內地票選「日本新八景」活動的影響,1927年5月,臺灣日日新報社表示將舉辦「臺灣八景募集」活動,由大眾投票選出足以代表臺灣的名勝地。[3] 6月5日公布活動規則,投票時間為紙上發表6月10日起至7月10日止;一張投票函只能投一個地點,但一人可以投票多張;報社為鼓勵參加,提供豐厚的抽獎獎品。[4] 活動開始後,《臺灣日日新報》刊登專文論述為何舉辦此活動,說明臺灣位處亞熱帶,具有日本罕見的豐富山水美景,亦有人文的名勝舊跡,但過往日本人對於臺灣的印象都是流行病和兇惡的蕃人,而總督府的宣傳政策主要在產業方面,因此藉由此募集活動宣傳美景,並且當選地的交通、住宿等設備應更加完善,吸引更多的旅客來到臺灣這些獨特的風景名勝地,進而改變對臺灣的印象。[5]
相較於歷史悠久的「八景」,「十二勝」概念的出現可能是受到「日本新八景」的影響。自6月6日起,《臺灣日日新報》中可見一系列對此活動的回響投書,投書者共30名,包含16位各級官員。其中的總督府殖產局長片山三郎提出:「可將未入選八景,卻仍具代表意義的風景名勝選為十二勝,以臺灣八景十二勝的名義一同進行內外宣傳。」[6]
投票期間,每日皆公告各景點至前一日中午所整理的得票數於報紙上,並不定時介紹各候補地的風光與各地區投票的盛況。7月29日公布最終大眾投票結果的前20名為臺灣八景候補地,轉交由審查委員開會討論。總計1個月間,投票共計3億5,963萬4,906票,與當時臺灣人口433萬7,000人比起來,投票數十分驚人。[7] 同年稍早舉行的「日本新八景」票選活動,總票數也不過9,348萬餘票。 [8]
臺灣八景候補地決定
出處:〈臺灣八景候補地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7月29日,版5。
審查員名單
出處:〈臺灣八景審查員 不日開第一囘總會〉,《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1日,版4。
最終結果出爐
在由部分審查委員所組成的「小委員會」於8月詳細調查或實地訪查之後,8月25日,審查委員舉辦第二回總會,決定「神域臺灣神社」和「靈峰新高山」列於別格;八景為八仙山、鵝鑾鼻、太魯閣峽、淡水、壽山、阿里山、基隆旭岡、日月潭;十二勝為八卦山、北投草山、角板山、太平山、大里簡、大溪、霧社、虎頭埤、五指山、旗山、獅頭山、新店碧潭。[9] 活動期間,草山也作為候補地被介紹。報導內提到草山被稱作「臺灣的小箱根」,只要在士林車站搭乘公車即可到達,位於海拔1,200公尺的山間溫泉正是夏季避暑好地方,並強調硫磺泉為其特色,就連皇太子都曾一遊,且從草山到北投的溪流附近能夠俯瞰臺北平原,是北部數一數二的絕景。[10]
草山的投票名次落差大,最好的成績一度衝刺至第6名,結果人氣投票卻不在前20名內。因審查規定第四條寫道「若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雖在21位以下,亦得為八景候補地」,最終公布名單上和北投合併成為十二勝之一。[11]
每天到臺灣日日新報本社的包裹
出處:〈每日地方取次店や支局から本社に到著する八景投票入の小荷物〉,《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6月19日,版n02。
像山一樣高的投票函
出處:〈八景投票愈ふ白熱 戰に入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7月1日,版5。
堆滿倉庫的3億票
出處:〈臺灣八景投票受入の光景〉,《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7月12日,版n02。
活動結束後
活動後影響仍持續擴大,官民各界都致力於透過宣傳讓「臺灣八景十二勝」的概念更加深植人心。9月1日,日日新報發行臺灣八景繪葉書,一套共10張,售價為20錢。[12]
也有不少商家製作「臺灣八景煎餅」,例如臺北的煎餅工廠「一厘堂」販售每組內含10片(八景與二別格)煎餅與各景點的圖片和解說,以鐵盒包裝,煎餅口味分為鳳梨和芭蕉,另有尺寸較小的十二勝煎餅。[13] 菓子鋪「勉強堂」亦曾販賣香蕉與鳳梨口味的煎餅,一罐10片,價格為90錢和1圓20錢。 [14]
勉強堂販售之臺灣八景煎餅圖
出處:〈臺灣八景煎餅〉,《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8日,版5。
12月30日則刊登與鐵道部合作的「臺灣八景乘車優惠」,團體乘車折扣依里程不同最低至五折,並在各車站提供住宿、自動車租賃費、渡船費等資訊,促進觀光。[15]
此次「臺灣八景」活動主要受到「日本新八景」的影響而舉辦,希望透過觀光地點的選定以明確地向日本內地宣傳臺灣,活動期間各地對於投票的凝聚力,進而導致驚人的票數結果,加上鐵路基礎建設的完備,大力推動1930年代臺灣觀光熱潮,如1937年的「臺灣遊覽券」制度納入部分八景十二勝地點,草山北投即是旅遊指定地之一。[16]
此次「臺灣八景」活動主要受到「日本新八景」的影響而舉辦,希望透過觀光地點的選定以明確地向日本內地宣傳臺灣,活動期間各地對於投票的凝聚力,進而導致驚人的票數結果,加上鐵路基礎建設的完備,大力推動1930年代臺灣觀光熱潮,如1937年的「臺灣遊覽券」制度納入部分八景十二勝地點,草山北投即是旅遊指定地之一。[16]
[1] 高拱乾於1691-1695年擔任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為當時臺灣的實際統治者。安平上有熱蘭遮城遺跡,為臺江內海其中最大的一個沙洲;「沙鯤」指沙洲,共七鯤鯓;「鹿耳」即鹿耳門,是當時臺灣最重要港口;「澄臺」與「裴亭」皆為高拱乾於臺灣道署內所建之亭臺。「雞籠」為今基隆地區;「東溟」泛指東海。「西嶼」則是臺廈往來必經之地。徐慧鈺,〈臺灣地景的第一道虹彩─高拱乾《臺灣府志.藝文志》所載〈臺灣八景詩〉之詩意探討〉,《長庚人文社會學報》9:2(2016年10月),頁221-260。
[2] 讀古村莊主人,〈臺灣八景〉,《臺灣日日新報》,1913年10月31日,版13。蔡承叡,〈臺灣八景演變與旅遊發展〉,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頁78-82。
[3] 〈臺灣八景募集〉,《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5月29日,版7。
[4] 當時官製明信片零售價為2錢,但臺灣八景的相關報導中亦有「1萬枚投票紙1圓」、「10萬枚含印刷20圓」等大量採購之廣告刊登。吳兆宗,〈昭和2年臺灣八景募集活動及其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頁34-36。〈臺灣八景投票者への賞品ご記念品〉,《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6月11日,版n02。
[5] 〈臺灣八景請為投票〉,《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6月5日,版2。
[6] 「日本新八景」活動共選出八景、二十五勝、一百名所。〈本社の八景募集の反響/隱れた幾多の 名勝地が現はれ すさび易い植民地生活に 潤ひを與へて欲しい〉,《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6月13日,版n02。吳兆宗,〈昭和2年臺灣八景募集活動及其影響〉,頁17-25。
[7] 〈臺灣八景審查委員 近く第一囘總會を開催〉,《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1日,版2。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臺灣總督府第三十一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1929),頁29。
[8] 〈日本新八景、新百景、國立公園及び臺灣八景に關する諸報〉,《臺灣山岳》2(1927年9月),頁100。
[9] 〈臺灣八景 大體の審查成る 九日の小委員會 尚綿密な審查を重ね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10日,版5。〈臺灣八景決定 二十五日鐵道ホテルに於ける 最後の審查委員會で 同時に別格二景 及十二勝も決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27日,版5。
[10] 箱根位於神奈川縣西部,為日本自古以來的溫泉名勝地。〈臺灣八景候補地草山溫泉の風光〉,《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7月8日,版n02。
[11] 〈臺灣八景審查規定〉,《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27日,版4。〈臺灣八景決定 二十五日鐵道ホテルに於ける 最後の審查委員會で〉,《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27日,版5。
[12] 〈臺灣八景繪葉書〉,《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9月1日,版7。
[13] 〈雙絕と 臺灣八景 を宣傳する 新意匠煎餅 賣出さ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0月23日,版n02。
[14] 〈臺灣八景煎餅〉,《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8日,版5。〈土産物用の八景煎餅〉,《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16日,版5。
[15] 〈臺灣八景十二勝への 遊覽者に對し 二等乘車賃も割引 詳細は鐵道部へ問合されよ〉,《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2月30日,版n02
[16] 臺灣遊覽券就像是現在的「周遊券」,一張遊覽券即可搭乘旅途中所需之交通工具,且較一般車船票便宜。曾山毅,〈台湾八景と植民地台湾の観光〉,《立教大学観光学部紀要》5(2003年3月),頁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