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㵾任
吃喝玩樂全包辦 手下女員工無數
三谷芳太郎(1893年10月18日-卒年不詳),出生於名古屋,為臺北料理店、珈啡廳、旅館、食堂經營者。經營有:新喜樂料理店、我的巴黎咖啡廳、草山的高級溫泉旅館——大屯旅館(大屯ホテル),承包台北公會堂的食堂,並長期擔任臺北檢番負責人,是當時臺北餐飲、娛樂界名人。
三谷芳太郎
出處:〈臺北商議所
民選議員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6月21日,版2。
簡歷
本籍:愛知縣名古屋市
出生:明治26年(1893年)10月18日
居住地:臺北市築地町1丁目(今昆明街、峨嵋街口附近)
個人別墅:紗帽山395-11番地
經營:大屯ホテル(紗帽山397番地)
1893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為三谷新八的長男,其弟為三谷敦次。妻為三谷ゆき子,子為三谷芳男。
他的父親三谷新八於1895年來臺,早期在臺北本町(今重慶南路、開封街一帶)經營和洋雜貨商。其後涉足餐飲業,在艋舺新起橫街三丁目(電話四一)(今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周邊)經營兼具餐廳、浴場性質的丸中料理店。1917年改名為新喜樂(電話四一)遷移至築地町1-1(今昆明街、峨嵋街口附近)。[1]
三谷芳太郎畢業於名古屋私立明倫中學校。之後來臺繼承父親的事業。1930年因原本擔任臺北檢番組合長的父親過世,檢番組合臨時召集成員記名投票,選出三谷芳太郎擔任新的臺北檢番組合長。[2] 臺北檢番組合主要從事類似藝伎經紀、培訓、管理等業務。三谷家持續經營料理屋的同時,也管理藝妓經紀公司。
圖1 合資會社臺北檢番登記資料
出處:《臺灣銀行會社錄昭和十二年版》,(臺北:臺灣實業興信所,1936年),頁322。
三谷芳太郎除了接續父親事業,經營料理店新喜樂之外,1931年在新喜樂隔壁開設了名為「我的巴黎」[3] (カフエーモンパリ)的咖啡廳(築地町一ノ一、一ノ二,電話四一、一三二七)。咖啡廳內除了提供酒類與料理小菜,也提供女給服務。「我的巴黎」是當時臺北著名的大型咖啡廳之一,有女給60餘人,曾於1933年與1935年進行改建。從當時的明信片可以看到,改建後的咖啡廳有三層樓,二樓是大廳,三樓是大宴會場,空間相當大;他們也在廣告中自詡為全島第一大的社交場,舉辦宴會的第一選擇。[4]
圖2 新喜樂 廣告
出處:《演藝とキネマ》3.2,1930年,頁40。
圖3 新喜樂和我的巴黎咖啡廳位置
出處:1935年臺灣博覽會紀念臺北市街圖,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術數位典藏計畫(2021/01/02瀏覽)。
圖4 カフエーモンパリ 明信片
來源:Lafayette College
Libraries,http://digital.lafayette.edu/collections/eastasia/lin-postcards/cf0024(2021/01/02瀏覽)。
在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會開幕前,三谷芳太郎與紺田隆太郎於1935年9月16日合資成立「合資會社大屯ホテル」,在奧草山開設高級溫泉店大屯旅館(大屯ホテル)(紗帽山397番地)。1940年2月,他向華南銀行貸款,購入旅館南側紗帽山395-9及395-19番地土地;11月於旅館東側,購入別墅用地(紗帽山395-11番地)。「合資會社大屯ホテル」於1944年6月10日解散,土地與房舍皆移轉給大日本航空會社;三谷自己的土地則轉賣給近藤勝次郎。[5]
大屯旅館(大屯ホテル)建地約三百多坪,花費約八萬圓建造。石造兩層樓的建築中,有和式、洋式兩種房型,內部各房間有溫泉池。旅館公共空間亦有完整的娛樂設備,如:團體浴場、食堂、賣店、寫真室等等。住一晚五圓至十圓不等,可以說是當時草山地區最高級、設備最好的溫泉旅館。[6]
戰後建築被中華民國國防部接收,其後變為空軍招待所,作為招待官兵及外賓休息地。大屯旅館的建物於1999年拆除,建地則作為國家警察大隊廳舍興建地點,今為保安警察第七總隊駐地。[7]
圖5 大屯ホテル 與 カフエーモンパリ咖啡廳 廣告並列
出處:《臺灣公論》,(臺北:臺灣公論社,1937年),頁52。
圖6 大屯旅館 本館及大門之明信片
出處:《日治時期的臺北》,(臺北:國家圖書館閱覽組編,2007年),頁338。
大屯旅館開設隔年(1936年)臺北市公會堂(今中山樓)落成之時,三谷芳太郎又因本身涉足料理、咖啡廳、旅館所具有的經營有利條件,承辦下公會堂當中的食堂服務。該食堂內有可容納兩千人的大食堂、一般食堂及娛樂室,主要由芳太郎的弟弟敦次負責經營。[8]
1938年,三谷收購料理店梅本(壽町一ノ六,電話五五三,今峨眉街、西寧南路一帶)。同年6月,他當選為臺北商工會議所議員。[9] 臺北商工會議所前身為臺北商工會,組成成員主要為在臺日人,組成目的為振興實業、保障利益與爭取補助。[10]
1940年,三谷芳太郎將新喜樂遷至位於壽町的梅本料理店位址,「我的巴黎」咖啡廳則續留於築地町。[11] 此時,三谷家的事業已經橫跨料理店、檢番、咖啡廳、溫泉旅館、食堂等各種餐飲娛樂業。
1942年在戰時統制政策,臺北幾家巴士公司整合為臺北近郊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三谷出任該會社代表。此公司於戰後被中華民國政府接收,改名為「台北近郊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12]
在日治時期的人士鑑中,三谷表示自己的興趣為日本音樂及舞蹈,有可能與檢番的工作有關。1941年在戰爭動員體系中,臺北市內三弦、舞踊、和樂的匠師被統合成立臺灣日本藝術協會,由三谷出任理事長,辦理慰問軍隊的表演。[13]
目前未知三谷芳太郎返回日本確切時間與其卒年。由1944年大屯旅館合資會社解散,賣掉土地,,他有可能在戰爭結束前已經回到日本。從戰後在日本出版的《臺灣關係人名簿》可知,他1960年前後曾擔任過日額KK庶務課長,居於名古屋市乾出町。[14]
三谷芳太郎年表
年份 事蹟
1893年 10月 出生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
1930年 2月 擔任臺北檢番新組合長
1931年 カフエーモンパリ開張
1935年 9月 大屯ホテル開張
1936年 3月 成立「合資會社大屯ホテル」
1938年 4月 收購料理店梅本
1938年 6月 當選臺北商工會議所議員
1940年 2月 以「合資會社大屯ホテル」名義購入紗帽山397、395-9及395-19番地
1940年 11月 以個人名義購入紗帽山395-11番地
1943年 6月 紗帽山397番地轉移至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
1944年 6月 「合資會社大屯ホテル」解散
[1]
內藤素生,《南國之人士》,(臺北:臺灣人物社,1922年),頁205。
[2]〈臺北檢番新組合長 三谷芳太郎氏〉,《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2月6日,版2。
[3]因經營「我的巴黎」,三谷芳太郎也有擔任臺北南咖啡營業組合的評議員兼任會計。詳見:金高佐平,《大臺北民間職業別職員錄》,(臺北:臺北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35年),頁408。
[4]〈カフェー街の風景〉,《臺灣藝術新報》1.1,1935年,頁68;鐵腕生,〈島都一流社交場カフヱ・モンパリ〉,《臺灣公論》1.11,1936年,頁49。〈カフエーモンパリ
廣告〉《臺灣藝術新報》3.4,1937年,頁16。
[5]「商業登記」( 1944 年 08 月 14
日),〈臺灣總督府官報第 7 35
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
0072030735a009 。
[6]〈大屯ホテル 臺博を前に開業〉,《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9月17日,版2。
[7]〈前空軍招待所 走入歷史: 學者會勘空惆悵
建議類似建物聚落式保存〉,《中國時報》,1999年6月1日,版19。
[8]〈〈臺北市新公會堂 廿六日擧落成式 元旦交禮會初次使用〉,《臺灣日日新報》,1936年12月17日,版12;〈三谷芳太郎〉,《大衆人事録第14版
外地・満支・海外篇》(東京:帝国秘密探偵社,1943),頁64。
[9]〈臺北商議所 民選議員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6月21日,版2。
[10]
趙祐志,〈臺、日實業家與臺灣總督府的分合關係(一八九五-一九三七)-以商工會為中心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2,(1994年6月),頁267-313。
[11] 臺北市勸業課,《台北市商工人名錄
昭和十四年版》,(臺北市:臺北市役所,1940年),頁237、239。
[12]
〈臺北近郊乘合自動車會社 創立は二月上旬〉,《臺灣日日新報》1942年1月22日,版2;〈玆填據擬擬清算接收日產企業調查表隨電附呈敬祈核轉日產處理委員會辦理〉,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公路局,民國36年。檔號:A375000100E/0036/266/21/1/007。
[13]臺灣日本藝術協會 創立披露演藝大會〉,《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1月12日,版N4;〈兵器獻納藝能 大會より獻金〉,《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12月10日,版N2。
[14]〈大澤貞吉編,《台灣關係人名簿》,(橫濱:愛光新聞社,1959年10月),頁174。